定位不清 缺少規劃 大學生就業難

時間:2020-11-04 10:13:35 職業規劃 我要投稿

定位不清 缺少規劃 大學生就業難

  定位不清缺少規劃 大學生就業難兩大癥結待解

定位不清 缺少規劃 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當洗腳妹、應聘服務員崗位,甚至零工資就業”……專家認為,這不是大學生多了,而是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存在嚴重失衡

  當大學畢業生在為“找不到工作”發愁的同時,用人單位也在為“找不到人才”而頭疼

  為大學生提供有效就業培訓和快捷、適合的就業信息,解決就業“匹配”問題,應成為政府工作的題中之義

  本有機會選擇穩定的教師工作,但西南大學中文系2004級學生潘茜,卻放棄了“神圣的三尺講臺”,端起洗腳盆,應聘普通洗腳妹;6月14日,武漢舉辦首場餐飲企業專場招聘會,簽約的1800名應聘者中,大學生超過1000人,應聘的崗位不少是服務員以及與服務員待遇一樣的銷售員、基層文員等,這令招聘單位大呼意外……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長久以來,上大學、成白領,依靠知識改變命運是諸多家長和莘莘學子的心愿,也是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的一種普遍價值認同。但自2006年,有大學生首次提出“零工資就業”之后,每年的大學生就業都成為“嚴峻”、“令人擔憂”、“不容樂觀”的大問題,“就業壓力”讓學子們喘不過氣來。

  然而,對這種就業的嚴峻形式,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在新浪網6月18日舉行的“長安講壇”上卻表示:“總體上來看,我國已走出勞動力無限供給時代,最嚴峻的失業時期已經過去了。”

  最近有則消息,2008年高校畢業生總量繼續攀升,僅江蘇省就有42.7萬學子要找工作。在遼寧,截至5月末,高校畢業生簽約率僅為44.8%,其中研究生簽約率下降了4.8個百分點;本科生簽約率為38.9%。

  “一畢業就失業”的冬天似乎依然在繼續。

  是不是大學生太多了?“現在不是大學生太多了,而是我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存在嚴重的失衡。”華南師范大學諶新民教授曾表示,大學生就業情況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人才結構、產業結構配置不合理,并非簡單的人才、知識貶值的問題。

  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從地區分布看,東部省市吸納了全國50%以上的高校畢業生,西部省區接收高校畢業生的比例不足20%,于是出現,東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從學歷層次看,高職高專畢業生仍然是就業的難點和重點。從學科專業看,工科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而一些“時髦專業”和文科專業就業出現困難。專業趨同現象和學校的知名度對高校畢業生就業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當大學畢業生在高呼“找不到工作”的同時,用人單位也在為“找不到人才”而頭疼,一些新興行業和基層及艱苦邊遠地區人才嚴重不足,大量畢業生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

  “勞動力市場不是對大學生沒有需求,而是這個需求得不到適合的渠道去滿足。”蔡昉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關鍵是要‘匹配’”。

  經濟學家在分析失業率的時候,通常將失業劃分成三類:周期性失業,與宏觀經濟形勢的周期變化相關,根據不同時期經濟增長的快慢來決定失業率的高低;摩擦性失業,一般指因為更換工作造成的“空檔期”,即辭掉原先的工作,而新工作尚未落實;結構性失業,由不同產業發展狀況,決定該產業就業人群的多少。“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統稱為“自然失業率”。

  有統計顯示,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從本世紀初的7.6%下降到如今的不足5%。“當一個城市的失業率已經降到5%,意味著這個失業率越來越接近于自然失業率,而這個失業率將是常規性的,在任何國家任何時期都存在。”蔡昉認為,目前我國大學生和一部分還沒有實現再就業的城市下崗工人,面臨的問題就是自然性失業。

  大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但其所學的專業和具備的工作能力,與市場提供的機遇和要求無法馬上匹配,這就造成了大學生的“自然失業”。

  “接下來面臨的問題是常規的就業服務問題和市場功能問題,需要政府負擔起應有的責任,運用一些適合于政府促進就業的手段幫助解決這些問題。”蔡昉認為,應堅持“就業優先”原則,即不管政府制定何種政策,包括五年戰略規劃、產業政策、宏觀經濟周期政策等,首先要用是不是有利于“就業最大化”的標準來衡量,如果不符合這個標準,就說明這個政策不完善,需要修改。

  有許多專家認為,造成“自然性失業”,勞動力市場功能不完善是主因之一。在多年的調查研究中,蔡昉明顯感到就業前培訓是非常必要的。無論是大學畢業生還是失業人群,實際能力都會與新工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去補課、培訓,從而改變人力資本的構成,讓求職者能夠勝任新的工作,做好人員與崗位匹配的準備。之后,便是提供有效的就業信息,在求職者與用人單位間搭起溝通的“鵲橋”。

  蔡昉認為,勞動保障部門的職能定位,不是把太多的.職能攬于一身,而應當更多專注于解決自然失業的問題。調整勞動力市場的優化配置,提供好的就業培訓、通過有效率的中介機構提供快捷、適合的就業信息,讓解決就業“匹配”問題成為政府工作題中應有之義。

  定位不清,缺少規劃,大學畢業生毀約多,用人單位很無奈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但似乎與此相悖的是,簽訂就業協議就毀約的“準就業”大學生也越來越多。中國北方人才市場近期對200家用人單位的調查發現,有近40%的單位遭遇大學畢業生毀約。

  有關人力資源專家表示,目前單純因為誠信的原因導致違約的畢業生并不多,而八成左右的畢業生是由于缺乏對單位的了解和自己定位不清而違約,導致違約的主要原因還在于缺乏職業規劃。

  調查發現,許多簽約的大學生都認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先找一個工作保底,等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再說。薪水不夠理想、專業不對口也是大學生毀約的直接原因。雖然大學生對薪資的期望值已有所下降,但一旦有獲得更高薪水的機會大都不會輕易放過。此外,為了捍衛愛情而違約在大學生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我覺得,如果一份好工作和一個終身伴侶讓我選,我一定會選擇后者,而好工作可以再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學坦言。

  對此,人力資源專家指出,專業不對口、簽約后遲遲不能工作、與戀人兩地分居等等,都是導致大學生毀約的原因。此外,在一些招聘畢業生的企業中,混雜著個別不夠誠信的“黑心雇主”,這些人抱著榨取廉價勞動力等目的招聘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致使公司招聘時所做承諾不能兌現,這也造成一些大學生毀約。

  大學畢業生毀約率高發,導致用人單位招聘成本大大提高。隨著違約現象的增多,全國各地的高校及用人單位都有各自用于懲戒失信行為的具體規定和做法。然而事實卻是,這些措施并未使違約率有實質性的下降。人力資源專家認為,缺乏誠信并不是導致違約的主要因素,缺乏職業規劃才是造成畢業生違約的主要因素。

  為此,專家們提醒大學畢業生,制訂職業規劃要盡早入手。首先是自我定位。每個大學生對自身都要有一個客觀、全面的了解,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競爭優勢。其次是職業目標的確定。盲目攀高不僅會影響個人的就業,還會對以后的職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對于職業目標的確定,需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特點和自身的專業特點、工作能力、興趣愛好等分階段制訂。

【定位不清 缺少規劃 大學生就業難】相關文章:

求職禮儀故事:定位不清的四大危害11-30

為什么大學生就業難08-15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08-21

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導致就業難的原因及具體體現09-07

職場定位規劃及績效管理08-21

大學生村官面試熱點:如何破解就業難01-17

大學生就業難是“轉型中的煩惱”01-15

影響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分析09-16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02-22

大學生職業生涯就業規劃08-29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乱中文字幕在线系列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豆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香港三香港日本三级在线理论 | 伊人色综合网久久天天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本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