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誤

時間:2024-06-10 07:21:38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論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誤

  論文關鍵詞:課堂教學 電化教育 多媒體教學

論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誤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新課改已實施多年,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如何理解和使用新教材,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充分發揮現有的教育資源為教師和學生服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化學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有六個多年頭了,大家在新課改中大膽嘗試,積極探索,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在教中學,尋求提高化學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和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得到全面發展。但在實踐中一些教師并沒有真正領會新課改的實質,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在教學中偏離了改革的方向。

    一、把知識原理講死,并隨意補充知識點

    課程改革著眼于學生的發展。但不少教師教學的思想缺乏哲學理念。口頭上承認真理是相對的、發展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常常死摳概念,把知識原理講死。在新教材中刪去了化合價、分子、原子等的概念,可以減少出現類似“鹽酸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長達半個世紀的爭論的可悲現象。但在教學中它們不僅補充了刪去的概念,而且公然在課堂上歸納物質性質時說“就這幾條”。實際上,我們所說的化學原理和各種物質的性質和用途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才成立的,條件變了,結論可能就不全面、不正確。例如:九年級化學介紹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一般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通常用于滅火”。這里教材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只將通常條件下部分性質和用途表述出來,教材中用“一般、通常、主要”等字樣提示。你如果講的太死,教師告訴學生二氧化碳不支持任何物質的燃燒,就會給學生帶來困惑。例如:若將點燃的鎂條插人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鎂帶繼續燃燒,由此看出二氧化碳能支持鎂的燃燒。

    穿新鞋走老路是改革初期多數化學教師的通病,新教材刪去了老教材中“難、繁、偏、舊”的內容。但教師唯恐在各類考試中出現舊教材上的一些刪去的知識點,在教學中又把它們作為補充內容又給撿了回來,加深了教學難度。例如九年級化學滬科版教材中刪去了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有關知識,只是在拓展視野中簡要介紹鈉原子和氯原子通過得失電子形成氯化鈉的過程。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把老教材中的核外電子排布的知識花了一課時的時間灌輸給學生,這樣時間花了很多,結果學生難以接受,不僅造成課時不夠,還大大打擊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使學生覺得化學太難,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教師少講

    傳統的化學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的較多,學生參與的較少。新教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無論是“洋思經驗”還是“杜朗口教學模式”都是以改變學生在教學中的被動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但新課程并不是限制教師少講或不講。以前我們學校課堂上實行“3015”模式,學校規定:“課堂上教師講三十分鐘,學生做十五分鐘練習。”現在規定:“課堂上教師講十五分鐘,學生活動三十分鐘。”其目的是讓教師少講。在平常的教學研討課上最常用的一句話是:“這節課教師講的較多,學生活動較少。”這一方面反映該教師沒有轉變角色,沒有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我認為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學習內容教師參與的時間應該不同,不能一刀切。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質時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能獨立完成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而有關分子、原子的知識由于涉及到微觀世界的粒子,理論上比較難懂,就需要教師多講點。所以新課程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淡化教師的講,教師講多少要由具體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而定,不能過度追求課堂形式本身,忽略了形式與內容的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前提和條件的,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便不能存在,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便無從談起。

    三、電化教學被過分依賴,以此取代實驗操作

    電化教學是對學生實驗的有益補充。有些化學實驗需要完成的時間比較長,不利于教師的演示。如:雞蛋在食醋中的沉浮;有些實驗因藥品的缺乏而不能完成,如:液態空氣的蒸發、液氧的性質等;有些工業生產中的場景不能搬到實驗室中完成,如:鋼鐵的冶煉。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實驗視頻能有效的解決問題,如:通過播放煉鐵、煉鋼的視頻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煉鐵、煉鋼的原理,增強學生學習化學報效祖國的信心。

    現在的網絡信息非常豐富,教師能搜索到初中化學教材中的幾乎所有實驗視頻。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過分倚重電化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播放實驗視頻來代替教師的演示實驗。有些教師因為避免實驗準備的繁瑣而以此取代學生實驗操作。然而初中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大量實驗要求教師必須親手對學生演示,學生必須親手去操作,這是學生獲取知識重要途徑。學生只有親手操作才能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通過學生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體驗中逐步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不使用多媒體就不是一堂好課

    近幾年江蘇省對農村中小學加強了硬、軟件設施的扶持力度,每個農村中學教室內配備了投影機等多媒體設備。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使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已被廣泛地應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知識更生動、形象、直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獲得知識。

    多媒體教學雖好,但也要因課而異,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它畢竟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而已,不能過分依賴,把它當成了高級投影儀。我的一位學生在南航上大學時有一次寫信給我談到了多媒體教學,他非常懷念數學老師在黑板上板書,能給人以思考的時間,而不像多媒體課件在教師的手中只是像放電影一樣,給學生思索的時間很少,學生來不及思考和記錄一些重要的內容。有些教師不去帶領學生完成學生實驗,而是播放實驗的flash動畫。雖然flash動畫能清晰的反映出實驗的操作過程、實驗現象,但它畢竟是教師預設的實驗過程,這與學生親自做實驗所取得的效果相差甚遠,畢竟學生沒接觸過實物,印象不深刻。例如:在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過程中,動畫反映出氣密性的檢查、藥品的添加、棉花的放置、加熱收集的過程,以及實驗結束后的操作注意事項。但它不能讓學生體會到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如何給裝滿水的集氣瓶蓋璃片而不會產生氣泡的操作技巧,不能觀察到高錳酸鉀粉末加熱時的進裂而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的妙用。

    當然課堂上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必然會使你的課堂增色不少。比如九年級化學中一些抽象的理論、微觀粒子的運動等等可以用形象的多媒體動畫加以解釋。正確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當就得不償失。

    綜上所述,要走出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的誤區,關鍵是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形成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不斷反思,為新課程改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誤】相關文章:

論融思想教育于科學課堂教學中11-23

認知同化論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的研究12-07

認知同化論在初中化學概念教學中的運用03-21

淺議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03-21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11-13

論對化學高效課堂的思考11-25

論化學實驗教學11-25

論“五環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環節中的重要性12-01

論高職英語課堂教學11-24

  • 相關推薦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羞羞影院午夜男女爽爽在线观看 | 亚洲做性视频大全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本素人黑人视频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