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勵志故事(通用11篇)
在奧運會場上,各國體育健兒們為國爭光的信念、頑強拼搏的斗志、永不言棄的態度……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的意義,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下面給大家分享體育勵志故事,歡迎閱讀!
體育勵志故事 1
這是真人真事。在那次比賽中,涅莫夫雖然沒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觀眾心中的“冠軍”:他沒有打敗對手,但他以自己的寬容征服了觀眾。在生活中,出現摩擦、不快和委屈,是常有的事。我們不能以針尖對麥芒,因為怨恨就像是一只氣球,越吹越大,最后會膨脹到無法控制的地步。面對怨恨,我們應該不念舊惡,不計新仇,能寬容時就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
雅典奧運會男子單杠決賽正在進行,28歲的俄羅斯老將涅莫夫第三個出場,他在杠上一共完成了直體特卡切夫、分體特卡切夫、京格爾空翻、團身后空翻2周等連續6個空翻和騰越,非常精彩,只是落地往前跨了一步。他征服了觀眾,但是裁判只給了他9.725分!
此刻,體操史上少有的情況出現了:全場觀眾憤怒著,他們全都站立起來,報以持久而響亮的噓聲,比賽不得不被打斷。
回到休息處的涅莫夫埋首解下手上的層層繃帶,臉上不帶任何表情,裁判的不公早已不能讓歷經滄桑的他心頭再起波瀾,他是由于對體操的執著和熱愛才仍然在這塊場地上堅持奮斗的。但是現場的俄羅斯觀眾率先表示了對裁判的不滿,他們開始揮舞俄羅斯國旗,對裁判報以陣陣的噓聲。
觀眾席上的熱情被點燃了,噓聲更響了,本來應該上場的美國的保羅-哈姆雖然已經準備就序,卻只能雙手沾滿鎂粉站立在原地。裁判席上的裁判們開始交頭接耳,對目前的情況進行商討。這時,俄羅斯體操代表團的代表開始走向裁判席和裁判長進行交涉。
涅莫夫仍然一副冷峻的表情,只是間或向觀眾揮手致意;涅莫夫的回應讓觀眾的反應更加劇烈了。面對著如此感人的場面,涅莫夫冰山般的面容也開始融化,他露出了成熟的微笑,邊向著觀眾鼓掌,邊站立起來,向同時朝他歡呼的觀眾揮手致意,并深深地鞠躬,感謝觀眾對自己的熱愛和支持。涅莫夫的大度反而進一步激發了觀眾的不滿,噓聲更響了,很多觀眾甚至伸出雙手,拇指朝下,做出不文雅的鄙視動作。不同國度的觀眾這個時候結成了同盟,俄羅斯的、意大利的、巴西的`不同的旗幟飛舞著。
但涅莫夫身旁的隊友卻壓制不住心頭的不滿,反而高舉手臂調動觀眾的情緒;這時涅莫夫的臉也轉向了裁判席,可是同一張臉上卻微笑不再,深遂的眼眶中射出冷冷的光芒。裁判席上的討論更加激烈了,這一幕讓涅莫夫啞然失笑。
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下,裁判終于被迫重新打分,這一次涅莫夫得到了9.762分。裁判的退讓根本不能平息觀眾的不滿,觀眾的噓聲反而顯得更為禮直氣壯。重新準備開始比賽的保羅-哈姆又只能僵立在原地。
這時,涅莫夫顯示出了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寬廣胸襟,他重新回到場地上,心愛的單杠邊。只見涅莫夫先是舉起強壯的右臂表示感謝觀眾的支持;接著伸出右手食指做出禁聲的手勢,請求觀眾給保羅-哈姆一個安靜的比賽環境;然后具有大將風范地雙手下壓,要求觀眾們保持冷靜。
體育勵志故事 2
新西蘭殘疾運動員Sophie Pascoe用她的行動打開了本屆殘奧會的金牌大門。這位來自基督城的19歲的游泳健將獲得了女子200米混合泳的冠軍,以2:28.73創造了殘奧會新的記錄。
Sophie Pascoe被稱之為游泳界奇才,成績一直保持得非常好,在上屆北京殘奧會獲得了3枚金牌,一枚銀牌。
Sophie Pascoe被人們譽為一個游泳界的奇才,她似乎是生來就為游泳而生。
Sophie 1993年1月8日出生在基督城,一直跟媽媽、爸爸和姐姐生活在一起,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以及一個偉大的成長經歷。小時候,她跟所有天真可愛的孩子一樣,有著健全的四肢,但是,就在她3歲的時候,一切都改變了。
那天,他父親開著剪草機在家里的車道附近剪草,突然,發生了意外事故,她被卷入剪草機,父親跟她都被送進了醫院。Sophie的小腿受到嚴重傷害,粉碎性骨折,腿保不住了,經過5個小時的手術,她的左腿膝蓋以下被截肢,右腿也留下了非常嚴重的瘢痕。生活從那一瞬間起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她永遠失去了她的左腿。
Sophie Pascoe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變成一個需要面對挑戰的戰士。她說:“從此以后,我變得喜歡面對挑戰。我很幸運,有一個支持我的家庭,我的姐姐比我大9歲,但是我們永遠不會被不同對待,姐姐能做到的,我都能做到。我的家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是一個非常親密的家庭。父母都全職工作,所以我總是跟爺爺在一起呆著,爺爺非常疼愛我,他總是給我買糖果或者冰激凌,他也總是鼓勵我,讓我為我的目標努力,他是我生活的一個主要的動力和源泉。”
Sophie的家庭誰也不把她當做殘疾人,7歲的時候,她跟姐姐一同上游泳課。第一次上游泳課的時候,她便嗆到了水。她并不擅長游泳,最起碼從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是這樣,媽媽一直陪著她上課,只要她取得一點成績,媽媽和游泳老師就鼓勵她,慢慢地,她的自信增加了,她參加訓練的時間也增加了,學到了更多的東西。后來,她也參加了學校的游泳隊,跟正常的孩子們一起訓練。
經過一段時間地訓練,她的成績在所有的孩子中脫穎而出,比大多數健康的孩子更突出,她對自己說:“我是一個人才。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個殘疾人,我也沒有覺得自己失去了什么。那一小段腿根本算不了什么,我并不需要它。”
她開始參加更多的游泳比賽,和一些校區運動會,成績斐然。有一次,當她一個人在游泳池里訓練時,有個人走了過來,對她說:“你想參加我們的團隊,跟我們一起訓練嗎?”當時的她并不知道,跟她說話的是新西蘭著名的游泳教練,她被選到新西蘭專業隊,跟一些知名的國際體育健將一起訓練,并參加一些國際競賽。她的游泳生涯真正開始了。
這年,她只有9歲,剛剛完成了她的初級游泳課。她加入了游泳俱樂部。逐漸長大,游泳成績在她的這個年齡組一直保持前10名。她也真正對游泳產生了熱情,并且有了更高的目標,那就是參加殘奧會。
在她9歲那年,發生了很多事情,她最愛的祖父得了肺癌,在他去世之前,她對祖父承諾說:“我一定會去殘奧會,并要為你贏得一枚金牌。”祖父不久就去世了。Sophie知道并記得自己對祖父的`承諾,她對教練說:“我想參加殘奧會。”
對于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來說,每天艱苦的訓練非常乏味,從健身房到游泳池,再從游泳池到學校,她很少有其他孩子玩樂的時間,因為,她有了一個奮斗目標,她要去殘奧會,她要為自己的祖父贏得一枚金牌。
2006年,13歲的她參加了世界錦標賽。她并沒與多少國際賽事的經驗,但在200米個人混合泳贏得了一枚銅牌。這次牛刀初試,便獲得成功,不僅使得她大開眼界,也讓新西蘭社會知道了,這個女孩實力不可小覷,很有可能贏得殘奧會獎牌。
游泳之外的生活對她跟同齡人是完全不同的,自從2010年成為全職運動員后,她很多時間都花在游泳池里,大部分時間不是在訓練就是在比賽。她說:“我也非常喜歡花時間與家人和朋友去逛街、喝咖啡、看電影。我喜歡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我希望在游泳之外還有自己的生活,還做一些相應的社會工作,提高整個社會對殘疾人運動員的關注,以及得到社會公平的對待。我希望用我的天賦和能力做更多的工作,我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希望更多、更年輕的殘疾運動員參加殘奧會,進入我們的社會。”
她的訓練總是非常忙碌,每天都安排得很滿,時間飛一般過去,離殘奧會越來越近了,在訓練營集中訓練時,她跟教練仔細討論訓練計劃,訓練完成后再次討論完成狀況,每次的訓練都拍攝下來,做動作分析,以使得技術更加完美。除此之外,還要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比如去學校跟孩子們在一起,她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勵志榜樣,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她,并拿她作為自己的榜樣。
她訓練了兩年,2008年參加了北京殘奧會,當時她只有15歲,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新西蘭殘奧會選手,她學會了如何在精神上做好準備。她說:“我相信這是我最好的技能之一。每次只要我扎進“水立方”。我便信心百倍,我將全力以赴,獲得金牌。”2008年的北京殘奧會,她獲得了3塊金牌和1枚銀牌。她說:“因為北京,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有信心贏得金牌。”
體育勵志故事 3
巴拉斯出生于一個貧困的家庭,母親患有精神分裂癥,不但無法正常工作,一旦病情發作還常常沖巴拉斯大聲地吼叫甚至動手打她。父親因患小兒麻痹癥,瘸了一條腿,對生活早已失去了希望的他,不但好賭還酗酒。無人管束的巴拉斯整天像個男孩子一樣四處瘋跑,跟人打架,還染上了偷盜的惡習。
巴拉斯12歲那年,鄰居的一個名叫威爾遜的跳高運動員,把她帶到運動場上教她練習跳高。巴拉斯站在運動場上不敢動彈。巴拉斯膽怯地問:“威爾遜先生,我真的能像你一樣成為一名跳高運動員嗎?”威爾遜反問她:“為什么不能呢?”巴拉斯說:“您難道不知道,我的母親是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人,我的父親是殘疾人,并且還是一個酒鬼,我的.家境很糟糕……”
威爾遜再次反問她:“這些對你跳高又有什么關系呢?”巴拉斯回答不上來了,是啊,這對她跳高又有什么關系呢,巴拉斯囁嚅了半天說:“因為我不是個好孩子,而你卻是那么優秀。”威爾遜搖了搖頭說:“除非你自己不愿意成為一個好孩子,沒有人天生就很優秀。另外,我要告訴你的是,別將不好的家境當成你變成好孩子的阻力,而要讓它成為你的動力。”
威爾遜給她加了一個1米高的欄桿,結果被巴拉斯跳過了。威爾遜又將那根欄桿撤下來,結果巴拉斯僅能跳過0.6米。威爾遜說,現在這根欄桿就是你苦難的家境,而沒有這根欄桿,你跳高的時候就沒有足夠的動力,如果你不相信的話,我現在就將欄桿加到1.2米,你一定能夠跳過去的。巴拉斯咬了咬牙,真的跳過了1.2米。巴拉斯深深地相信了威爾遜的話,決定要出人頭地,以自己的實力來改變家里的現狀。
以后,經過威爾遜介紹,她加入了體育俱樂部,并認識了羅馬尼亞的全國男子跳高冠軍約·索特爾。在索特爾的精心培育下,14歲的巴拉斯跳過了1.51米。1956年夏天,19歲的巴拉斯終于跳過I.75米,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紀錄。
1958年,她又以1.78米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并從此開始了巴拉斯時代。她在1956年至1961年5年中,共14次刷新世界紀錄。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以1.85米的成績獲得她一生中第一枚奧運金牌,比第二名的成績高出14厘米。1961年她再創世界紀錄,越過了被譽為“世界屋脊”的1.91米的高度。此紀錄一直保持了10年之久。她從1959年到1967年,在140次比賽中獲勝,是世界上跳高比賽獲勝最多的女運動員,被人們譽為喀爾巴阡山的“女飛鷹”。
感悟:其實,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有一根欄桿,那根欄桿的名字叫貧窮、饑餓、失業、災難,或者是生活中其他的種種不如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將它當成一根欄桿來跳,只要跳過了那根橫亙在自己面前的欄桿,你就成功了。
體育勵志故事 4
機緣巧合入體壇
“有信心什么事都好辦,信心就是力量。”在何姿與吳敏霞搭檔贏得倫敦奧運會女子跳水3米板冠軍后,何常泰通過越洋電話給女兒鼓勁加油。父女倆興致勃勃地說著南寧平話,“我總是用家鄉話跟何姿聊天。因為不管走到哪,她的根始終是在廣西,在南寧。”
由于4歲喪母,哥哥早夭,幼年的何姿比同齡孩子內向和倔強,與父親的感情也更加深沉。為了一圓女兒的體育夢想,10多年間,何常泰陪著她走南闖北。憶及何姿的跳水之路,何常泰至今仍歷歷在目。
1996年6月底,南寧市體校到何姿所在的糖紙廠幼兒園挑選體操苗子,6歲的何姿幸運入選。11月底的一天,教練委婉地告訴何常泰:明天不用再來訓練了。站在體操館門前,父女倆都有些茫然。何姿一言不發,遲遲不愿離開。
這時,南寧市跳水隊的女教練潘鳳蓮走了過來:“孩子有興趣學跳水嗎?”何姿仍然不吭聲,但何常泰注意到,孩子的眼神亮了,嘴角還揚起了笑意。
盡管家住邕江邊,但當時何姿是個不折不扣的旱鴨子。教練用一根繩子拴在她的腰間,讓她在游泳池畔練習基本動作,何姿嚇得不輕,一下水便咕咚沉到了水底,連嗆了好幾口水。為此,何常泰每天都到泳池邊陪伴她練習。父親的注視給了何姿勇氣和力量,她壯著膽子放開了手腳,僅一周就學會了游泳,對跳水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此后4年多的時間里,每天放學后,當其他孩子還流連校園追逐打鬧時,何姿已趕回家中,拿上一塊面包,用礦泉水瓶灌滿白開水,就馬不停蹄趕往南寧市體工大隊跳水館訓練。訓練結束時,往往已是晚上八九時。
梅花香自苦寒來
8月1日下午,記者走進了何姿位于南寧市平西村的家中。這套陳設簡樸的三居室里,珍藏著何姿成長的點滴軌跡。甫一進門,何姿高舉金牌的燦爛笑顏便映入眼簾——她在2007年世錦賽女子1米板一舉摘金,為中國隊贏得該項目13年來第一枚金牌。何常泰特地請人把她當時比賽和領獎照片制成了兩幅大型油畫。大廳一側墻上,還掛著一幅筆法蒼勁的書法作品“跳板何其爽 英姿綠水邊”,是國內一位著名書法家所贈。
在何姿原來的房間里,何常泰專門用一個木柜存放了30多枚獎牌,墻壁上則密密麻麻地掛著何姿參加各項跳水比賽的參賽證。何常泰驕傲地說:“每參加完一場比賽,她都會把參賽證和獎牌寄回家里。看,這張2000年參加廣西第九屆運動會時的參賽證,當時還不滿10歲的何姿獲得了第3名的好成績。”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奧運跳臺上的輕盈一躍,來自于訓練場里無數次的牽拉,以及對每個分解動作千萬次的重復。
“能吃苦,不服輸。”這是啟蒙教練潘鳳蓮對何姿的評價。無論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何姿鮮少叫苦,她堅持跟著跳水隊的師兄師姐們一圈圈地在操場上跑步熱身;為了做好一個規范的入水動作,一遍遍地從數米高的跳臺上躍下。
由于有體操功底,何姿具有彈跳好、動作有力等優勢,短短幾年間,便逐漸在跳水界嶄露頭角。
“離家在外訓練這么多年,她只對我哭過3次。”何常泰跟何姿保持至少每月一次通話。他告誡女兒,無論面臨順境、逆境,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父親的鼓勵,讓這個倔強的.女孩在遭遇低潮時更顯堅強。
經過在國家隊6年多的刻苦訓練,何姿越發成熟從容。最終以起跳有力、動作技術高等鮮明特點,被譽為郭晶晶的接班人。
綿綿不斷思鄉情
“這次奧運會結束,何姿終于能享受一個假期了。”何姿拿到金牌后,何常泰松了一口氣。自何姿入選國家隊后,由于繁忙的訓練和比賽,父女倆難得相聚。“她最近一次回到南寧,已是去年春節的事了。”
盡管假期總是來去匆匆,但何姿每次回到南寧,必定到離市區60多公里外的大塘鎮去探望80多歲的外婆,與親戚朋友們熱熱鬧鬧地度過一整天。在沒有比賽的日子里,何姿像每個花季少女一樣,也喜歡化妝、逛街、吃美食。只要有時間,她會打扮得漂漂亮亮,與父親、繼母、弟弟一家人逛街。在何姿的微博相冊里,還上傳了許多甜美可愛的“萌”照,令粉絲們眼前一亮。
“等她回來,我要準備她最愛吃的酸甜排骨、梅子蒸魚、檸檬鴨。孩子在電話里跟我說,她可想念家鄉菜酸酸甜甜的味道啦!”何常泰興奮地說。
體育勵志故事 5
初涉跳水那是刻骨銘心的一段苦日子
1986年出生的秦凱出身于西安一個工人家庭。1990年初,秦凱被父母送到市青少年體育學校練習體操,受教于李江海教練。1994年8月,秦凱還參加了陜西省第十屆運動會,當時不僅取得了男子跳馬亞軍,還與隊友一起奪得男子體操團體冠軍。同年9月,曾培養出田亮的著名教練張挺、譚敏夫婦到西安市青少年體校挑選隊員,一眼便相中了秦凱。從此,秦凱告別體操,走上了跳水之路。而這個時候,秦凱連游泳也不會,訓練時,他自然會怕水,為了克服這個心理障礙,他的父親秦鋼一把抱起他扔進了游泳池,等到秦凱哭著爬上岸來,他又將兒子抱起來扔進池中……3個月之后,秦凱被送到在北京借訓的陜西省跳水隊。在那里,秦凱則接受了張挺的“魔鬼式”訓練:全天訓練跳水200次以上,每周訓練48小時。每天早晨6點半出操,晚飯后還要練晚功至9點半,只有星期日休息半天,這讓秦凱叫苦不迭。
病魔侵襲那是人生最暗淡無光的時刻
人們都說,苦盡甜來,但還有一句話——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秦凱的經歷就驗證了這句話。就在秦凱剛到北京訓練了不久,秦鋼突然接到領隊電話,說秦凱出事了!匆忙趕到北京后,秦鋼才得知,秦凱一上跳臺心率就超出正常人的一倍以上,經檢查是患了心肌炎,醫生還給出結論:這孩子已不適合再練跳水。秦鋼帶兒子回到西安,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治療,醫生稱秦凱的心臟沒問題。于是,秦凱又重回跳水之路。秦凱說,那時雖小,但他覺得那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好在,在家人的幫助下,他重新踏上了跳水之路。
蟬聯冠軍金牌的故事很勵志
前面的故事已經很曲折,而就在秦凱重新回到跳水臺上不久,與秦凱同一個宿舍的田亮被排除在國家跳水隊大名單之外。于是,張挺教練開始將目光轉到秦凱等有潛質的隊員身上。但當時,與以自信、心理素質好著稱的田亮相比,秦凱一直被圈內人士認為是“缺乏天賦”,因為,他每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2000年奧運會之后,在云南舉行的一次全國跳水大賽中,在所有奧運功臣不參賽的情況下,鐵定奪取三米板冠軍的秦凱,卻在比賽前一日扭傷腰肌,讓煮熟的鴨子飛走了;2005年十運會前夕,傷愈的秦凱與田亮配雙人十米臺。這是秦凱證明自己的好機會,同時也關系到田亮能否重回國家隊。然而,由于秦凱發揮失常,兩人只得了第四名……而就在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秦凱的情況下,要強的.秦凱從此訓練更加刻苦。2006年,他迎來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春天——勇奪世界杯冠軍。而之后,他就一發而不可收,世界杯、亞運會……即使是奧運會,從北京到倫敦,他也是蟬聯了男子雙人3米板的冠軍。
思鄉心切這個陜西小伙真的想家了
專業運動員無疑是辛苦的,常年背井離鄉接受專業訓練,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很多運動員都因為傷病而結束職業生涯,秦凱身上的傷病也不少,但是秦凱以陜西人身上特有的牛勁堅持了下來。但訓練之余,給家里打電話就成了秦凱生活中最快樂的事情之一。秦凱的父親秦鋼也是通過電話了解秦凱的生活和心理。據記者了解,秦凱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回家了,到底有多長時間?秦凱說,有快一年了吧?據悉,雖然秦凱榮獲“陜西省體育世紀十佳運動員”稱號,但當時為了備戰世錦賽,也沒有回西安領獎。而在那之后,他就完全進入了奧運備戰期,除過參加國際系列跳
水賽之外,還時不時地要進行封閉訓練……其時間之緊張便可想而知。他在昨日的比賽結束后,在混合采訪區看到采訪的陜西記者,聽著鄉音,秦凱露出了笑容,他說,他真的有些想家了,奧運會完了,肯定要回去。至于未來,秦凱則說,只要還能比賽,他就不會輕易言退。
體育勵志故事 6
一面國旗讓兩個好漢結緣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5000米頒獎儀式上,當沙俄國旗徐徐升起的時候,冠軍科勒赫邁寧卻痛苦萬分。因為盡管他是芬蘭人,但當時的芬蘭還屬于沙俄帝國的一部分,雖然他贏得了勝利,卻沒有辦法讓自己的祖國的國旗飄揚在奧運會賽場上。
這時,他在比賽中的對手,法國人讓。布恩卻拿來一面芬蘭國旗交給他,以表達自己對科勒赫邁寧和他祖國芬蘭的敬意。科勒赫邁寧一下子激動了起來,從此,兩名長跑好手結下了兄弟般的友誼,這一幕也成為了奧運史上最為感人的片斷之一。
讓。布恩是當時男子10000米的世界紀錄保持者,但他并沒有參加1912年的'奧運會10000米比賽。于是在這個項目上,科勒赫邁寧以31分20秒8的成績輕松奪冠。
在接下來的5000米比賽中,均被寄予了厚望的兩人終于碰面了。決賽在7月10日打響。起初,科勒赫邁寧跑在前面,在比賽的最后階段,布恩開始沖刺并超越了芬蘭人。在剩下一圈兒的時候被對手超越,這并沒有打亂科勒赫邁寧的步伐,他也加速向終點沖去,兩人幾乎是齊頭并進地跑完了最后的20米。最終,還是科勒赫邁寧比布恩快了一步而取得了金牌,法國對當時只是落后了0.1秒。接下來,就發生了頒獎禮上送國旗的感人一幕。
在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科勒赫邁寧一共獲得了3枚金牌,除了10000米和5000米的冠軍之外,還是12000米的冠軍。
體育勵志故事 7
我們都知道隔行如隔山,但卻有人在奧運會賽場上敢于跨自己的項目,而且贏得了冠軍,他就是卡爾。舒曼,舒曼在體操雙杠項目上的表演簡直完美無缺,他和他的隊友一起為德國對贏得了1896年雅典奧運會的雙杠團體賽冠軍。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這名身輕如燕的體操選手卻又站在了古典式摔跤的比賽場地上。首輪,他面對的就是該屆奧運會的舉重冠軍斯頓。埃利奧特。
埃利奧特來自英倫島上,身材比舒曼強壯得多,可是出乎了裁判和觀眾的預料,最終獲勝的是以技巧和技術見長的德國人舒曼。在決賽中,舒曼迎來了希臘本土運動員喬治斯。提斯塔斯。這可以是古典式的摔跤比賽開始以來舒曼遇到的最大的對手。兩人之間的比賽是進行了40分鐘,直到深夜,裁判不得不宣布比賽第二天繼續進行。
第二天早晨,舒曼和提斯塔斯再次站在了決賽的場地上,但這一回舒曼并沒有給對手打持久戰的機會,很快便戰勝了被寄予厚望的本土選手。奧運會體操冠軍和舉重冠軍在古典式摔跤的決賽中碰面,這已經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了,而更讓人吃驚的是體操冠軍盡然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于是在雅典奧運會上,每當人們提起舒曼,大家都會叫他“那個體重最輕的.摔跤冠軍”。
除了雙杠團體賽和古典式摔跤冠軍,舒曼還贏得了單杠團體賽和個人跳馬的第一名。此外,他還參加了個人平衡木、單杠、鞍馬、吊環、跳遠、三級跳和舉重的比賽。涉足如此多的比賽項目,讓他成為了首屆奧運會上最名副其實的“多面手”。同時也是罕見的運動“多面手”
體育勵志故事 8
1904年圣路易斯奧運會上,一位杰出的英雄照亮了奧運舞臺,他就是美國人喬治。易瑟。這位因車禍失去左腿的體操運動員帶著木制的假腿參加了該屆奧運會,共取得6枚獎牌,其中3枚是金牌。
1904年,第3屆奧運會在美國的圣路易斯舉行。因為路途遙遠,旅費昂貴,很多歐洲選手放棄了參賽機會,所以在圣路易斯奧運會的運動員名單上,美國運動員占了85%,看到美國的國旗一次次升起,人們也都看到“見怪不怪”了。由于缺少實習強勁的歐洲選手,很多人就認為,美國人有點“勝之不武”,但是對易瑟的3枚金牌,大家是口服心服,他們被這名失去左腿卻還能完成體操項目的.英雄所感動。
易瑟出生于1871年,在一次車禍中,他的左腿被火車碾過,從此,他落下了終生殘疾,但這并沒有終止他對奧林匹克運動的追求。1904年他出現在圣路易斯奧運會的體操場上。10月28日,他獲得長鞍馬冠軍和雙杠冠軍。接下來,這個堅強的美國人又將爬繩比賽的金牌收入囊中。
奧運會后,易瑟仍然活躍在世界體操賽場上。1908年,他代表康考迪亞。特納瑞恩俱樂部參加了在法蘭克福舉行的國際運動會。第2年,他又參加了在辛辛那提舉行的美國國家運動會。身體上的殘疾對易瑟來說并不是不能逾越的鴻溝,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只要努力,就會有辛勤的果實的道理。
體育勵志故事 9
1996年,剛剛二十歲出頭的劉國梁,初露鋒芒,在當年剛剛結束的中國乒協杯賽上,與孔令輝合作,奪得男子雙打冠軍,個人也勇奪男子單打第三名。之后,他順利成為備戰第26屆亞特蘭奧運會的國家乒乓球隊男運動員之一,與孔令輝、王濤和丁松一起進行刻苦的備戰訓練。那時,他心氣極高,對未來充滿自信,渴望在奧運會上一展身手。
然而,和同期的隊友相比,當時的劉國梁成績并不是最好的。那時,王濤是25屆奧運會冠軍,而年僅二十歲的孔令輝,在1995年第43屆世乒賽剛剛奪得男單冠軍,是新科狀元。在眾人眼里,似乎只有丁松和他站在一個起跑線上。
正式參賽的乒乓球男運動員名額只有三個,名單還沒有定下來,鹿死誰手,一時還很難預料。大家都在下面暗暗較勁,拼命地訓練著。他和丁松暗下里的競爭就尤為激烈。
一天,訓練間隙,他到隊友王濤家里玩。那天,王濤很神秘地遞給他一張報紙。他沒有多想就接過來,然后坐下來仔細地讀起來。沒過幾分鐘,他就蹙起眉頭,顯得有些不安。他心情沉重地盯著那份報紙上的一篇文章,一聲不吭,反復地讀。臨走時,還悄悄地把那份報紙揣在身上帶走了。
從王濤家回來,昔日自信拼命的劉國梁,訓練起來開始有些松懈和不自信了。可無論心中怎么難受,他始終沒有向隊友傾訴,更沒有向教練問個明白。他就這樣郁郁不安地堅持訓練。
問題很快暴露出來。不久后的一天,劉國梁參加了一場對外公開賽。他上去打第一輪,一上去就被打得稀里嘩啦,淘汰出局了。坐在下面觀戰的蔡振華教練一場震驚。
劉國梁敗下陣來后,走到觀眾席,坐在蔡振華教練身邊,默默無聲看后面的比賽。這時,蔡振華看了他一眼,很是不解地問:“國梁,最近你是怎么了?今天怎么打成這樣子?”劉國梁面無表情,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從乒乓球拍的板套中取出一份報紙,默默地遞給蔡振華。蔡振華先是一愣,然后接過報紙仔細地閱讀起來。讀完后,他抬起頭望著悶悶不樂的劉國梁,說了這么兩句話:“你相信我會說這樣的話嗎?封閉訓練期間,我是不接受媒體采訪的。”說完后,蔡教練轉身離去。這時,劉國梁才展開眉頭。這些天壓在他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了,他一片釋然。
之后的劉國梁與前些的他判若兩人,全身心地投入備戰訓練中,積聚在心中的力量迅速迸發出來。后來,他順利入選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的中國乒乓球隊男運動員參賽名單。在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的乒乓球比賽中,他所向披靡、勢如破竹,獲得男雙、男單雙料冠軍。不久,他又成為中國第一位世乒賽、世界杯和奧運會“大滿貫”獲得者。
此后,劉國梁又獲得了多個世界冠軍。2003年6月23日,他出任中國國家乒乓球隊男隊主訓練。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他率領中國男子乒乓球隊囊括了男單,男雙和團體冠軍3枚金牌,被人們成為“乒乓神手”、“金牌教練”。
然而,令許多人想不到的是,從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男單冠軍到今天的中國國家乒乓球隊男隊“金牌教練”,十多年過去了,他仍然珍藏著那份報紙。
報紙中,那篇與他息息相關的文章,至今,他還記憶猶新。那篇文章的標題是《蔡振華語出驚人》,里面,作者以采訪者的口吻闡述了蔡教練對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的戰略意圖與布陣安排,最后,作者得出的結論是——丁松上,劉國梁下。
這份不夠客觀的報道,曾經一度是劉國梁心中無法祛除的痛,他讓他時刻有種難以磨滅的`強烈的羞辱感。
后來,有人又提到了這件事情,紀委不解地問他:“這份報紙的報道,對你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羞辱。可你為什么還要珍藏呢?”他笑了,這樣回答:“雖然他不夠客觀,可它至少反應了那時我的水平還不夠穩定,還沒有贏得大家的信任。更為重要的是,他對我的刺激太大了,成了我不斷努力的強大動力。”
或許,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那份報紙,成就了今天的“乒乓神手”與“金牌教練”。
面對旁人的批評、懷疑和否定,甚至是毫不留情的羞辱,我們可以選擇反唇相譏,也可以選擇自甘墮落,還可以選擇不予理睬——讓它自生自滅。除此之外,別忘了,我們還有一種更好的處理辦法,那就是像劉國梁那樣——把它當作自己的一份恥辱,珍藏起來,用來激勵自己,讓它成為我們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加油站。
體育勵志故事 10
盡管倫敦奧運會結束了,但8月5日奧運會上林丹和李宗偉那場羽毛球決賽還是歷歷在目。林丹讓我們揪心了一個多小時,在那一個多小時里,我們為他緊張,為他著急,怕他失誤,怕他心急,怕他壓力太大。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給力,在這場較量中笑到了最后。從2004年的“林一輪”,到2008年的奪冠,再到2012年的衛冕,他一次又一次書寫了屬于他的傳奇。
在我我買到了這本林丹的自傳《直到世界盡頭》,我想知道這個內心強大的“超級丹”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悟。從小到大,林丹就不是老師喜歡的“三好學生”。但是,他擁有無比強大的正能量。當“籃球飛人”喬丹在中國影響力如日中天時,林丹以無比認真的口氣對母親說:“沒關系,美國有喬丹,中國有林丹。”我相信,一個七八歲大的.孩子,不是誰都這樣的“狂妄”。
那個時候,小小年紀的林丹就顯示出了不肯服輸、自尊心強的勁頭。當時的訓練項目中,唯一讓林丹害怕的就是壓腿。剛開始的時候,小孩子的韌帶沒拉開,腿壓不下去,教練就幫他壓,小林丹疼得直哭,邊哭邊壓,回家后,媽媽還要幫他繼續壓。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媽媽也從來沒有聽他說過不想去練了。周末的時候,訓練隊要長跑,繞著上杭縣城跑兩圈,至少也有幾千米,林丹是隊里年紀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著大一點的隊員跑,一定要跑完全程。
我很早就開始關注林丹,那個時候他有個稱號“林一輪”,老是在重要比賽中被別人一輪就淘汰。就是在這樣的困境下,林丹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每個星期,非常疼愛外孫的外婆都去體校看林丹,鼓勵他堅持下去,堅信他會成為一個偉大的運動員。外婆信天主教,林丹就在自己的手臂紋上十字架,提醒自己時刻不要忘記那些愛自己的人。林丹找來一本邁克爾·喬丹的自傳——《我的天下》,讀完這本書,林丹才開始覺得,與其說是老天選擇了賦予自己不一樣的使命,不如說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對于熱愛的運動,對于我們身處的時代,我們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人生如賽場,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實現反轉。”
2002年8月,不滿19歲的林丹登上國際羽聯排名第一的位置。2004年至2012年,林丹獲得各類世界比賽冠軍,長時間占據世界排名第一,并成為世界首位至今也是唯一一位獲得羽毛球全滿貫的選手。《直到世界盡頭》是林丹這些年運動生涯的一個真實寫照,林丹在努力,一直在努力,直到世界盡頭。他通過自己的講述讓更多人知道體育的真諦,知道他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與汗水。無論多么苦多么累的情況下林丹都不愿低頭。“不是你今天感覺不好,就可以隨隨便便輸掉的。”
偉大存在于哪里呢?也許是眾人向往的金牌領獎臺上,也許是不被人注意的冷清角落。但真正的偉大與成績無關,更是一種精神的閃耀,在你的能力所及之處挑戰自我達到自我的巔峰。也許無人注視,但心中掌聲響起的那一刻,全世界安靜,你也為之屏息。林丹,這個從福建龍巖的小縣城里走出來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我,卻在用一顆超級強大的內心,書寫人生,書寫未來。
體育勵志故事 11
球王貝利出生在巴西海岸線附近一個貧困的小鎮里,父親是位因傷退役、窮困潦倒的前足球運動員。貝利從小酷愛足球運動,很早就,顯現出踢球的天分。因為家里窮,父親沒有錢買足球,但為了鼓勵兒子貝利對足球的熱愛,他用大號襪子、破布和舊報紙,做成了一個自制“足球”送給兒子。從此,貝利常常光著黑瘦的脊梁,在家門前坑坑洼洼的街面上,赤著腳向想像中的球門沖刺。
十歲時,貝利和伙伴們組建了一支街頭足球隊,在當地漸漸小有名氣。足球在巴西人的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鎮里開始有不少人向嶄露頭角的貝利打招呼,還給他敬煙。貝利很享受那種吸煙帶來的“長大了”的感覺,漸漸有了煙癮。但因為買不起煙,他開始到處找人索要。
一天,貝利在街上向人要煙時被父親撞見了。父親的臉色很難看,眼里充滿了憂傷和絕望,甚至還有恨鐵不成鋼的怒火,貝利不由得低下了頭。
回家后,父親問貝利抽煙多久了,他小聲辯解說自己只吸過幾次。忽然,貝利看見面前的父親猛然抬起了手,他嚇得肌肉緊繃,不由自主地捂住自己的臉。父親從來沒有打過他,可今天他的錯誤確實有些大了,小小年紀就抽煙,而且還撒謊。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父親給他的并不是預想的耳光,而是一個緊緊的擁抱。
父親把貝利摟在懷中說:“孩子,你有踢球的天分,可以成為一個偉大的球員。但如果你抽煙、喝酒、染上各種惡習,那足球生涯可能就至此為止了。一個不愛惜身體的球員,怎么能在90分鐘內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呢?以后的路怎么走,你自己決定吧。”
父親放開貝利,拿出癟癟的錢包,掏出里面僅有的幾張紙幣說:“如果你真忍不住想抽煙,還是自己買的好。總向別人索要。會讓你喪失尊嚴。”
貝利感到十分羞愧,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可當他抬起頭時,發現父親的臉上已是淚水縱橫……
后來,貝利再沒有抽過煙,也沒有沾染任何足球圈里的惡習。他以魔術般的足球天賦和高尚謙遜的品格,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運動員。
多年以后,已成為一代球王的貝利仍不能忘懷當年父親的那個擁抱,他說:“在幾乎踏上歧路時,父親那個溫暖的擁抱,比給我多少個耳光都更有力量。”
【體育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體育名人勵志故事06-06
體育名人勵志故事08-12
體育明星的勵志故事11-08
體育明星的勵志故事10-17
體育明星勵志故事06-10
體育明星的勵志故事:李娜的成長故事09-25
體育名人鄧亞萍的勵志故事(精選5篇)04-28
體育明星勵志故事12篇10-06
體育明星勵志故事(精選15個)10-03
名人勵志故事_勵志故事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