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故事【推薦】
名人的故事1
1、倔強的人
莫斯科里,正在的主持下舉行重要會議。到會的有俄國各省、市的代表。討論的問題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恢復被戰爭破壞了的生產。代表之一,—同志在發言。
—發言時,不時斜著眼看一看。看是否注意聽他講。
突然,他看到:列寧從一疊公文中抽出幾份文件,放在自己前面,就埋頭閱讀起來。
—停下來,不講了。列寧不聽他發言使他覺得很難過。
他停了下來,可列寧突然說:說下去,同志,說下去。你說:‘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難。我省還存在著許多各種各樣的缺點。’那么,你省有哪些缺點?你們遇到了哪些因難?
彼得羅夫—索羅金吃了一驚。列寧竟一字不差地重復了他的話。他繼續發言。
講了缺點,說了困難。一面發言,一面又不時看看列寧。
列寧在聽。過了一分鐘,兩分鐘,彼得羅夫—索羅金看見:列寧伸手拿了一張白紙,放在前面,開始在紙上迅速地寫什么東西。
“現在嘛,”彼得羅夫—索羅金明白了,“列寧當然不在聽我的發言了。他是那么聚精會神地寫東西。”
發言者又停了下來,造成了間歇。列寧離開了紙,轉身對彼得羅夫—索羅金說:“說下去,說下去。你說:‘最使我們不安的問題是整頓交通工作。鄰省的同志刁難我們。’那么他們在哪方面刁難你們?是哪些省?”
這一次彼得羅夫—索羅金完全驚呆了。甚至一時講不出話來。老是吃驚地看著主席臺,看著列寧。
“說下去。”列寧說。
彼得羅夫—索羅金繼續發言。可他情不自禁地又看了看列寧。看見秘書走到列寧身邊,向他低聲說了些什么。列寧回答了。秘書又提出了什么問題。列寧又做回答。
彼得羅夫—索羅金看得清清楚楚:列寧總不能同時既回答秘書的問題,又聽他發言。他又來了一次停頓。
“說下去,說下去,”列寧向他揮著手,“說下去,你說:‘我們對有一個請求。’那么,是什么請求?”
彼得羅夫—索羅金“啊”了一聲,整個會議廳都幾乎聽得見。完全正確,他剛才在講臺上講的正是這幾句話。
彼得羅夫一索羅金結束了自己的發言。他對列寧的驚人才能贊嘆不已。
休息時他在會議廳里走來走去:“真了不起!真了不起!”
他對這個講,又對那個講。
不過大家不知為什么都以責備的眼光看著彼得羅夫—索羅金。大家都知道列寧的驚人才能,知道他能夠同時集中注意力于兩、三件事,知道列寧各種各樣的事很多,每一分鐘他都很珍惜。可是碰上了這么一個彼得羅夫—索羅金,在發言時竟3次打斷了列寧的工作。
同志們對彼得羅夫—索羅金說,他妨礙了列寧的工作。
彼得羅夫—索羅金很難受。他想立刻跑去向列寧道歉。才走了一步,抬起眼來,看見列寧正在會議廳里走過來。列寧也看見了彼得羅夫—索羅金。他走近來。
“好樣的,講得好。”列寧對彼得羅夫—索羅金說。
甚至于對他3次打斷他工作也加以夸獎:“我看,你是個倔強的人。”
彼得羅夫—索羅金不好意思,臉都紅了。他覺得,列寧待人非常溫和體貼。
鈕扣有一次,列寧發現一個工作人員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顆鈕扣。列寧看到了,沒有出聲,走了過去。
碰巧第二天列寧又遇見了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還是沒有鈕扣。到第三天也還是沒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寧才看到鈕扣縫上了。
“總算縫上了。”列寧很高興。甚至連情緒都不知道為什么提高了。
那時是國內糧食特別困難的時候,城市和工人區都缺少糧食。農村有糧食,但是農村里的有錢人——富農把糧食藏起來了。
為了保證城市的糧食供應,往國內各地派出了糧食征集隊。那位工作人員,就是列寧想說他掉了鈕扣的那一位,也被推舉擔任一個糧食征集隊的隊長。
列寧猶豫不決。
人們對列寧說:“他是個能干的人。”
“是個有功之人。”
“是個勤勉可靠的人。”
列寧想要提鈕扣的事,但沒有出聲。
那位工作人員帶了糧食征集隊出發了。
過了一段時間,列寧接到報告。報告如此這般地說,那位工作人員不勝任工作,他不能保證弄到糧食。不但如此,富農還把糧食征集隊收集的糧食給燒了。
“可是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人們向列寧報告說,“他沒有預先提防,漫不經心,沒有及時把糧食可靠地保護起來。”
也有一些人庇護這個糧食征集隊的隊長:“列寧同志,這是偶然事故。”
列寧聽著,他自己則在一張紙上畫著什么東西。別人頗感興趣:列寧在那里畫什么?往紙上一看,只見紙上畫著一顆鈕扣。
2、認真學習的小列寧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列寧十分愛護書。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小時候是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中,除了其他原因外,不懂就問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有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友挖到了一個屎克螂的窩,里面有很多圓圓的糞球。有個同學問:“屎克螂為什么要把糞球滾到窩里去呢?”大家都答不上來,他把列寧給問住了,他答應第三天把答案告訴大家。他回家后,先是向哥請教,又找來好多書籍查找。
第二天,他帶來了答案:原來是屎克螂把狼卵產在屎球上,幼蟲孵出來后,即把屎球當食物。同學們都滿意地笑了。
3、理發
十月革命勝利后的一天,列寧到理發館去理發。當時,屋子里已經來了很多人。列寧一進門,便問誰是最末位的一位,意思是按照先后的次序等候。等著理發的人都認識列寧,知道列寧日夜為國家大事操勞,每一分鐘都是極其寶貴的。于是急著對他說:“誰是末了一位這不要緊,現在空出位置來,請你先理吧。”列寧回答說:“謝謝諸位同志們。不過這是要不得的,應該按班次和守秩序。我們自己訂的法律,應該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去遵守它。”列寧一面說著,就一面找個椅子坐下來,并從衣袋里掏出一張報紙看起來。等著理發的人們看到列寧態度很堅決,再沒有說什么,都以敬佩的眼光看著自己的革命領袖。
在規定、制度、公約面前,人們是一律平等的。比如理發要按先后次序,這對誰都應該一樣——不管是普通群眾還是革命領袖。人們所以向列寧投來敬佩的眼光,就在于以普通顧客的身份出現,并且在人們衷心地要求他可以不講秩序的`時候,他仍然堅持“在一切瑣碎的生活里”講秩序。
4、列寧做家務活的故事
革命導師列寧工作十分緊張、繁忙,但只要回到家中,他總是主動爭取多干些家務活。
有一次,列寧正在工作室寫一篇講話稿,突然聽到岳母在廚房里輕輕地對他夫人克魯普斯卡婭說:“面包吃完了,喝茶都沒有面包,該買了。”克魯普斯卡婭說:“我馬上就去買吧!”列寧聽到后,立即穿上外衣,從工作室來到廚房門口說:“要買面包嗎?這應該我去。”他還埋怨克魯普斯卡婭不讓他參加家務勞動,說由他負責買面包是早就安排定了的。列寧到附近面包鋪把面包買回來,然后回房里繼續寫作。
5、嚴格要求自己的列寧
列寧總是注意保持作業本的干凈整齊。有一次,他不小心將一個 大墨點滴在作業本上。
雖然這一頁已快寫滿了,可他不愿讓業業清潔整齊的作業本上留 下這個墨點兒。他將那頁紙扯下,補上一頁的,抄寫了才罷休。
列寧的作文經常受到老師的夸獎。老師給他打的分數,往往不是 5,而是5+。
每次作文,老師都在一兩個星期前把題目告訴大家。列寧馬上開 始準備:先找有關材料,,考慮好了,寫個提綱;然打草稿。
他把稿件折成兩半,在左半邊起草稿,右邊先空著。草稿起好右 半邊做補充、修改,者寫一些必要的說明. 不幾天右邊的一半也 快寫滿了。
等到交卷的時候,他的文章已經認真細致地修改過幾遍,自然又 充實又有條理。老師看了當然會滿意,所以給他打的分常常是5+。
名人的故事2
伽利略是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在力學上的貢獻是建立了落體定律,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拋物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薩大學讀書期間,就非常好奇,也經常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行星為什么不沿著直線前進”一類的問題。有的老師嫌他問題太多了,可他從不在乎,該問還問。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數學家利奇來比薩游歷,他就準備了許多問題去請教利奇。這一次可好了,老師誨人不倦,學生就沒完沒了地問。伽利略很快就學會了關于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等方面的知識,并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關于杠桿、浮體比重等理論。
美籍中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說得好:“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是問號。”因此,要想在學業上有所建樹,必須有好奇之心,善問之意。
篇八:張海迪的一個小故事
名人的故事3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是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力學家。生于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卒于同地。早年在當時的文化中心亞歷山大跟隨歐幾里得的學生學習,以后和亞歷山大的學者保持緊密聯系,因此他算是亞歷山大學派的成員。后人對阿基米德給以極高的評價,常把他和牛頓、高斯并列為有史以來三個貢獻最大的數學家。他的生平沒有詳細記載,但關于他的許多故事卻廣為流傳。據說他確立了力學的杠桿定律之后,曾發出豪言壯語:“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就可以移動這個地球!”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里面摻有銀子,便請阿基米德鑒定一下。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阿基米德高興得跳起來,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希臘語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將這一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重量,等于排去液體的重量,總結在他的名著《論浮體》中,后來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稱于世。
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羅馬大軍圍攻敘拉古,阿基米德獻出自己的一切聰明才智為祖國效勞。傳說他用起重機抓起敵人的船只,摔得粉碎;發明奇妙的機器,射出大石、火球。還有一些書記載他用巨大的火鏡反射日光去焚毀敵船,這大概是夸張的說法。總之,他曾竭盡心力,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最后敘拉古因糧食耗盡及奸細的出賣而陷落,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羅馬士兵之手。
流傳下來的阿基米德的著作,主要有下列幾種。《論球與圓柱》,這是他的得意杰作,包括許多重大的成就。他從幾個定義和公理出發,推出關于球與圓柱面積體積等50多個命題。他的思想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無愧為近代積分學的先驅。他還有許多其他的發明,沒有一個古代的科學家,象阿基米德那樣將熟練的計算技巧和嚴格證明融為一體,將抽象的理論和工程技術的具體應用緊密結合起來。
名人的故事4
乾隆受罰
清高宗乾隆13歲時就被清世宗立為皇太子。有一段時間,受學于趙中元先生。一次,乾隆背不下功課,趙中元就罰他跪下,他母親圣憲皇后看見十分心疼,邊責備趙中元,邊拉起乾隆就要走,趙中元上前忙問:“這是為什么?”
皇后答道:“我兒跪也是天子,不跪也是皇上。”
趙中元接著說:“跪是明君,不跪是昏君;跪是唐王(唐太宗),不跪是劉王(指《殺宮》中的劉王)。”
皇后聽了趙中元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又拉回乾隆讓他繼續跪。可是,這事被佞臣們知道后,他們原本嫉妒趙中元,趁機向皇后進讒,說趙口善心毒,打了太子……趙中元本來就過不慣宮廷生活,加之讒言冷遇,不久就辭官出走,回故鄉臨縣去了。
名人的故事5
項羽欲學萬人敵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的項羽,生于楚國將官世家。小時候家里請教師教他識字,沒認幾個他就不肯再學下去。再讓他學劍術,又沒學成。項羽的叔叔項梁十分生氣,罵他不長進。項羽袒露心跡說:“認字,能夠寫自我的名字,就足夠了;劍術,只能對付一個敵人,不值得去學。我要學就學對付千軍萬馬的本領!”于是項梁就教項羽學習兵法,最終成就了項羽“西楚霸王”的大業。
成功是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項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名人的故事6
羅蒙諾索夫是俄國18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1738年,27歲的羅蒙諾索夫正在德國馬爾堡大學學習。有一天,該校校刊《德國科學》雜志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點名批評了當時歐洲大名鼎鼎的沃爾夫教授。而更為令人驚異的是那篇論文的作者竟是沃爾夫的得意門生--羅蒙諾索夫。因此,這件事立刻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羅蒙諾索夫成了眾矢之的。有人咬牙切齒地罵他是忘恩負義的小人,有人毫無顧忌地指責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分子,還有人冷嘲熱諷地說他是踩著老師的肩膀往上爬。在這些唇槍舌劍面前,羅蒙諾索夫沒有畏縮,也沒有以牙還牙,而是以非常耐心誠懇的態度向大家解釋。他認為在科學的大道上,必須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勇于走自己的路,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學生。作為學生,毫無疑問,應當認真、虛心地向老師學習,但對于老師那些不正確的東西,絕不能盲從。他由衷地說:“我愛我老師,但我更愛真理。”
篇三:出路是靠自己打開的
名人的故事7
汪應銓氣死新娘
汪應銓,字度齡,清代江蘇常熟人。康熙年間曾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但他卻因此氣死了一位嫁給他的姑娘。
原來,汪應銓中了狀元后,年紀已過了40歲,他的身材雖還不錯,但臉上滿臉麻子,皮膚又黑又粗,有虎背熊腰之態,無宋玉潘安之貌。而他卻偏偏想在京城娶一個小老婆。消息傳出之后,有一小家碧玉,姓陸,年方二八,容貌姣好,粗通文墨,聽說新中的狀元要娶妻,她受那些小說、戲曲的影響,滿以為狀元都是翩翩美少年,這正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于是托人作媒,愿意嫁給汪狀元作小老婆。
新婚之夜,洞房花燭之下,陸小姐一見汪狀元的尊容,真是大失所望,懊喪不已。但因名份已定,木已成舟,只好自認命苦,徒嘆息而已。新婚之夜有鬧新房的習俗,汪狀元同學同事不少,勸酒的更多,這位狀元竟一點沒覺察到新娘的煩惱,猶自狂飲狂歡,結果一醉而睡,根本談不上去溫存新娘。新娘本已心中不快,又覺新郎不解風情,一味貪杯,心中痛苦更增幾分。到了半夜三更,新郎突然大吐大嘔,枕頭被套皆被污,穢氣彌漫,令人作嘔。新娘見此,心中痛苦萬分。輾轉反側,不能成寐,越想越氣憤,遂產生輕生念頭,而汪狀元仍酣聲大作。于是,這位陸家的碧玉,汪家的新娘,竟自縊而死,風流未試,情債已了。可憐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姐,竟被不解風情的汪狀元活活氣死了。時人聽了這一消息,曾作詩一首說:國色太嬌難作婿,狀元雖好卻非郎。
名人的故事8
扁鵲自認醫術最差
扁鵲是我國古代的名醫,他家兄弟三人,都以從醫為生。
有一天,魏文王問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醫術最好呢”
扁鵲回答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既然你最差,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回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明白他事先已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僅有我們家里的人才明白。我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剛剛發作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們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氣。而我扁鵲治病,是治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看見的都是我在經脈上的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他們以為我的醫術最高明,所以名氣傳遍全國。”
文王連連點頭稱道:“你說的好極了。”
名人的故事9
曼德拉:堅強和寬容鑄就的民族斗士
20xx年12月6日,“南非國父”曼德拉溘然長逝。他是南非首位民選黑人總統,并于199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他因反抗種族隔離制度名揚天下,也因深入骨髓的平等理念受到不同種族、不同信仰和不同膚色的人的愛戴。
大學時代的曼德拉,因積極參加反抗政府暴力鎮壓的活動被學校除名,但有著明確人生目標的他并沒有屈服。1962年,曼德拉因反對種族隔離政策被捕入獄,在獄中度過了近28個春秋,備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終未改變反對種族主義、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信念。出獄后,曼德拉致力于推動種族和解。長期的種族隔離政策使南非黑白兩族形同水火,是冤冤相報,還是笑泯恩仇?曼德拉用行動作出了回答:他邀請3位看押過他的白人看守出席他的總統就職典禮,并向他們表示感謝。在曼德拉的帶領下,南非實現種族和解,完成了歷史性大跨越。
多維解讀
1、堅定信念,不怕困難,百折不撓。曼德拉把為同胞爭取平等自由作為奮斗目標,為此他被學校除名,但他沒有因此放棄;他入獄飽受磨難仍矢志不渝,頑強地戰斗下去,在這種可貴精神的指引下,他最終出獄,領導南非走上了新的道路,南非的種族歧視狀況因為他而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2、保持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曼德拉一生經歷坎坷,兩次入獄,并在監獄中度過了二十多年,然而這一切都沒有改變他樂觀、積極的心態。他沒有因為長期非人的囚徒生涯而失去理智、放棄希望,而是積極鍛煉身體等待勝利的到來,正是這種態度讓他笑到了最后,成就了自己的光輝歲月。
3、寬容是一種高貴的品質。曼德拉說得好,當身體走出監獄,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實際上,精神仍在監獄之中。他沒有因為種族主義政權的迫害而走向極端、施展報復,而是極力斡旋、促進和解;他以頑強剛毅的性格、寬容博大的胸襟,促成了南非社會的和平過渡,把和解和寬容的精神傳播于非洲及世界各地。
聲音,觀點
◇人們不能對正義無所作為、無所表示、無所反應,不能不抗議壓迫,不能不為建設一個好的社會、好的生活而作出努力。 ——曼德拉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在他生命里/仿佛帶點唏噓/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斗爭中/年月把擁有變作失去/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
——Beyond樂隊主唱黃家駒在1990年創作了一首《光輝歲月》,以這首歌向曼德拉致敬,歌頌了其偉大而輝煌的人生,表達了自己對種族歧視的厭惡與憎恨
名人的故事10
屬于清末改革派的梁啟超,提倡一夫一妻制。這個觀點,在當時就是改革派。但是梁啟超自己卻偷偷納了丫環當妾,并為他生了6個子女,他不公開妾的身份,讓孩們管自己的親生母親叫娘,給正房的叫媽。不及如此,梁在日本還想再拿個小妾,被正房拒絕了。這就是當時主張一夫一妻制的改革派嗎?他們對女人是如此的尊重?這點,足以說明中國知識分子的自私性和他們的革命弱點。
可是,梁啟超卻在另一個問題上,顯得確是大無畏的英雄氣概。1926年。西醫剛傳入中國不久,弱不禁風。梁啟超不幸被當時一群《大馬虎》的醫護人員,割錯了腎。梁啟超,他卻為了不影響西醫在中國的推廣和發展,自己默默地做了這次醫療事故的犧牲品。他否認了這次醫療事故。他是個高級的知識分子,深深懂滴,即使醫生個人的過失,但是一旦張揚出來,整個西醫就會被傳統的觀念所打到。他是革新派,他很自然的選擇了力挺西醫,到死都沒有給別人計較這次醫療事故。
今天,我們倍受西醫的好處,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傳播西醫和推廣西醫的先輩們。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祖國的中醫,中西有效的結合才是我們的目的。
名人的故事11
呂蒙正不記人過
呂蒙正正是宋朝的大臣,不喜歡與人斤斤計較。
他剛任宰相時,有一位官員在簾子后面指著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的小子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大步走了過去。其他參政為他憤憤不平,準備去查問是什么人敢如此膽大包天,急忙阻止了他們。
散朝后,那些參政還感到不滿,后悔剛才沒有找出那個人。呂蒙正正對他們說:“如果一旦明白了他的姓名,那么就一輩子也忘不掉。這樣的話,耿耿于懷,多么不好啊!所以千萬不要去查問此人姓甚名誰。其實,不明白他是誰,對我并沒有什么損失呀。”當時的人都佩服他氣量宏大。
名人的故事12
1996年,他從湖南電視播音專科學校畢業。一個中專生要想在電視臺找到立足之地談何容易?剛進湖南衛視時,他什么都做不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安排去做劇務。所謂劇務,說難聽點就是臺里的打雜工。一次,編導讓他搬200多張椅子。那是什么樣的椅子呢?不是折疊的,也不是塑料的,清一色的粗笨木制高背椅子。一次只能搬動兩張,這樣要來回走上百趟,既費時,又辛苦。他累得滿頭大汗,也沒一句怨言。
搬椅子扛凳,這種活兒干多了,誰都覺得沒意思。他卻能苦中找樂,給自己減壓!一次,現場來了256個觀眾,臺里還給每個觀眾準備50多件禮品。禮品多得讓人看了就頭痛,什么鹵蛋粉,電燈泡,面條,醬油……好像把超市搬進來一樣,林林總總地擺了一大堆。這么多椅子要搬進現場,還有如此多禮品要一一地分揀出來,送到觀眾的面前,有的劇務開始有意見了。他卻樂樂哈哈地說:“沒準!今天我扛的椅子,有可能會是毛寧坐的。”
當有人抱怨時,機會終于來到他身邊。這一天距他進臺時間僅一年。
一次,臺里搞大型活動,搬椅子扛凳的事總是少不了的。忙活了一天,大家都很辛苦,想早一點回去休息。可是,臺領導覺得東西擺好了,應該派人看著,別讓人破壞現場,就點名叫他和另一個劇務留下。另一個劇務卻說:“累了一天,總該讓休息下吧!再說,這樣的事應該由保安來做。”可他沒有推辭,趕緊圓場:“沒關系,我一人就行了,你回去休息。”
就這樣,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就算是晚飯,然后一直守在那里。臺長半夜巡視,見到桌上的方便面碗,心疼地問道:“你叫什么名字?”他照實回答了。臺長很賞識眼前這個不怕吃苦的小伙子,就提拔他為“現場導演”。
現場導演也不是什么光鮮的職位,可他干得很認真。由于觀眾人多,又沒經過培訓,稍有不慎就會影響現場氣氛。他就抓緊時間給觀眾培訓,告訴他們:什么時候要鼓掌,什么時候要舉牌,什么時候起哄,什么時候保持靜默。搞一場活動,錄一次節目,他都要講得口干舌燥。在現場錄制時,他會隨時根據節目的進展情況,帶動觀眾配合,一時站起,一時鼓掌,一時舉牌,成了場上最活躍的一個人,也是最累的一個人。
本來他鼓掌只是象征性的,自己也不一定要鼓,他卻自己帶頭鼓,而且是很用力地鼓。有次演出結束后,臺長讓他過來,說:“把倆手伸出來。”他伸出拍得發紅的雙手,臺長說:“你們看,這個現場導演多么的投入,連鼓掌都這么賣力。”
1998年,湖南衛視《真情對對碰》節目缺一位男主持,臺長想到了他。
就這樣,汪涵做起了主持人。近20年的主持生涯中,他獲得過許多榮耀。從做劇務到節目主持人,汪涵只用了兩年時間。對此,他感觸頗深:“要學會承受!就是用心地做好該做的每一件事。上天拋給你的東西,用自己的雙肩去承受,不管拋多少先扛著,扛著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的身體更加堅強,雙臂更加有力。這樣的話,有一天它饋贈給你更大禮物的時候,你能接得住。”
好作品不會從墨水中流出
1900年,24歲的美國青年杰克·倫敦創作的第一本小說集《狼子》出版發行后,不僅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一舉擠進知名作家的行列。同時,也讓他得到了一筆優厚的收入。這筆稿費讓原本生活還處于貧困線上的杰克·倫敦稍稍擺脫了困境。
由于家庭生活一直非常清貧,杰克·倫敦自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雖然現在獲得了一筆可觀的稿費,但他寫作起來仍像以前那樣節約:每次,在稿紙上寫作時,在寫完稿紙的正面后,再反過來寫稿紙的反面,從不浪費一丁點地方。
一天,一位朋友來杰克·倫敦家里做客。當時杰克·倫敦正在進行小說創作。他抱歉地讓朋友稍等片刻,等他寫夠1000字后,就立刻停筆過來陪他。
十幾分鐘后,杰克·倫敦寫完字快步走了過來。朋友好奇地問他:“你天天都在寫作嗎,每天大概要創作多長時間?”
杰克·倫敦微笑著回答道:“我每天規定自己只寫上1000字左右。同時,每星期只寫作6天。剩下的那一天,我會將自己前6天的稿子再全部進行修改,并反復推敲,決不容許文章里有半句廢話。”
朋友好心地對杰克·倫敦建議道:“你現在的生活并不算多么富裕,為什么不多揮上幾筆,每天寫上四五千字甚至一萬字,那樣的話,不就能多換一點稿費嗎?更何況,以你現在的名望和威望,還擔心編輯會不刊登你的稿子嗎?”
杰克·倫敦聽后,嚴肅地回答道:“一個人如果只考慮填飽肚子,一定寫不出好的作品來。須知,好的作品不是從墨水中流出來的,而是用心寫出來的。寫作好比砌墻,每一塊磚都必須經過鄭重選擇,這樣才能蓋起富麗堂皇、風雨不動的宮殿來!”
確實有許多捷徑可以使我們獲得一時的鮮花和掌聲。但要謹記一點,想要獲得眾人的認可,還需腳踏實地一步步走下去。
名人的故事13
林肯有一次夢見自我參加集會。他走路時,眾人就讓出一條路來,讓林肯走過。這時在一大群人中,有一個悄悄地說:他只但就是就是一個面貌平凡的人。林肯聽了,就說:朋友,此時上帝喜歡面貌平凡的人,所以他生了許多面貌平凡的人。
名人的故事14
1915年,學者黃侃在北大主講國學。他住在北京白廟胡同大同公寓,此時終日潛心研究“國學”,有時吃飯也不出門,準備了饅頭和辣椒、醬油等佐料,擺在書桌上,餓了便啃饅頭,邊吃邊看書,吃吃停停,看到妙處就大叫:“妙極了!”有一次,看書入迷,竟把饅頭伸進了硯臺、朱砂盒,啃了多時,涂成花臉,也未覺察,一位朋友來訪,捧腹大笑,他還不知笑他什么?
名人的故事15
貝多芬僅有一個
有一天,幾個侵入維也納的拿破侖的軍官,發現了大名鼎鼎的音樂家貝多芬,就要求給他們演奏。貝多芬拒絕了,可是,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為了逢迎這些侵略者,竟強迫貝多芬演奏。貝多芬憤怒到了極點,他一腳踢開大門,回到住處,立即把公爵送給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為公爵,只可是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卻完全靠我自我。公爵在過去有的是,此刻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僅有一個!”
貝多芬的拒演,體現了一名愛國者的民族氣節以及個人的尊嚴。
【名人的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4-12
名人教子的名人故事01-05
經典名人故事10-26
經典的名人故事10-30
名人故事的12-13
名人的故事06-08
精選名人故事05-30
名人故事04-22
名人的故事11-15
名人故事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