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自主創新重要舉
面對新時期資源、環境等要素制約以及國家宏觀調控、發展模式轉型的客觀要求,浙江自主創新能力培育、經濟再創輝煌更需要創業投資。浙江創業投資已明顯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蘇、深圳等發達省市,如果不抓住當前發展創業投資的有利時機,就會喪失機遇。必須切實重視創業投資環境建設,充分利用創業投資這一有效載體,促進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型省份建設 浙江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等要素制約和科技、市場等競爭挑戰,傳統依靠低成本獲得的市場競爭優勢迫切需要向技術競爭優勢轉變,而宏觀調控和更加嚴格的土地、信貸政策也會制約經濟粗放發展和平面擴張,制約投資的有效增長。因此,浙江經濟發展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跨越已經成為客觀要求和當務之急,而發展創業投資是保證投資有效增長、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載體和手段。
一、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自主創新的重要載體和舉措
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系指向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未上市創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并通過提供創業管理服務參與所投資企業的創業過程,以期在所投資企業發育成熟后即通過股權轉讓實現高資本增值收益的資本運營方式。創業投資具有高風險、低流動等特點,其主要投資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孵化帶動作用。創業投資是知識經濟領域中金融投資和產業投資的融合,創業投資理論主要有創業資本與創業資本市場理論、金融企業組織與行為管理理論以及項目投資管理理論。
在經濟學意義上,自主創新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通過變革或創新,使現有的資源創造更大的價值和財富;二是以我為主的“創造性破壞”,即創造新的資源,為社會提供新的價值和財富。走自主創新之路,必須以科技自主創新為核心,以企業為主體,以經濟全方位服務體系的制度創新為保障。實踐證明,創業投資是促進自主創新的發動機和助推器:
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創業投資與技術創新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相關關系,創業投資促進了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有學者通過對美國16年的年度創業投資總額時間序列和替代技術創新的年度技術專利時間序列、我國10年的年度創業投資總額時間序列和替代技術創新的年度專利時間序列進行的協整性檢驗結果得出,無論是對于創業投資和技術創新都發達的美國,還是對于創業投資起步不久、技術創新相對落后的中國,創業投資與技術創新之間都存在著長期穩定的相關關系,創業投資都對技術創新有促進作用。
發達國家經驗表明,創業投資是支持創新及其產業化的融資機制,是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的產物。創業投資既具有對科技成果的篩選、預測和把握能力,又有靈活的孵化機制和高超的金融服務技巧,因而在激勵創新和鼓勵技術創業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創業的內在驅動力是技術創新和知識資本化,其外在驅動力是創業投資。1998年,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利用前30年數據分析了創業投資在美國20個產業領域對創新的潛在影響,其結果是每單位創業資本促進創新的效力比傳統方式每單位r&d(研究與開發)投入高10倍。美國創業投資盡管長期以來低于r&d總量的3%,但仍然創造了大約占15%的工業創新。有些專家認為,美國在1991-2001年經濟高速增長,創造了全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跡,其秘密武器是創業革命。人們還可以從美國創業投資培育出英特爾、微軟等影響世界技術、產業、商業模式的著名大型跨國公司發展中,感受到創業投資的巨大作用。
創業投資對我國經濟尤其是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所產生的作用已經顯露。到2005年底,我國共有310家創業投資機構,管理的資本總額達到了631.6億元。中國創業投資機構累計投資3916項,高新技術投資項目達2453項,約占累計投資總數的63%,累計投資額達到326.1億元,其中累計向高新技術企業投資149.1億元,約占總投資額的46%。而創業投資項目主要分布在軟件業、計算機硬件業、網絡產業、通訊、it服務業、半導體、環保工程、生物科技、新材料、資源開發、光電子與光機電一體化、科技服務、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核應用技術、醫藥保健、媒體和娛樂業等新興產業領域。
創業投資是自主創新政策的落腳點。政府通過對創業投資的引導、支持如設立母基金或政府資金等,比政府直接介入技術成果產業化能起到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技術創新的主體只能是企業,而企業想要在科技成果產業化中經營成功,需要的扶持是多方面的。與高技術相伴的高風險和技術信息高度不對稱的表象是資金的匱乏,但究其深層原因是一般投資者不具備化解風險、克服信息不對稱的能力。對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的成功經驗可以概括為“三分靠投資,七分靠管理”。政府一般對直接投入產業化領域的資金不具備合格的“管理”能力,甚至不具備很好的鑒別和篩選市場化項目的(投資)能力。但是政府通過引導社會資本并發現合格的投資管理人(機構)則體現了專業化的原則。政府對團隊的信用和業績記錄的敏感程度和對人的判斷和把握要遠遠好于對項目的敏感程度。而合格的優秀管理團隊利用資金能夠給所投入項目和企業以高質量的、[fs:page]全方位的管理服務,將會加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成功率。
二、浙江創業投資現狀、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浙江的創業投資起步于1993年6月,在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天堂硅谷”戰略構想后得到較快發展,目前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成為促進浙江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投資退出渠道不暢、資本實力不強、人才相對匱乏等制約因素,浙江的創業投資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
根據浙江省創業風險投資協會提供的資料,截至2005年底,浙江從事創業投資業務的投資機構共有27家,這27家創業投資機構的實收資本為26.26億元,管理創業投資資本規模40.09億元,每個機構平均管理資金1.48億元。截至2005年,浙江創業投資機構總共投資了423個項目,總投資額達到27億元,其中投資的高新技術項目數和投資總額分別占總數和總金額的80%左右。其中193個項目投資在產品制造和服務行業,占投資項目總數的45.63%,每個項目平均投資額為457.59萬元,投資金額占到了總投資金額的32.72%。其次是信息技術,有109個項目投資在該領域,占投資項目總數的25.77%,投資金額為32214.6萬元,占總投資金額的11.94%。生物與醫藥行業有55個項目投資,占總投資項目的13%,投資金額為19183.3萬元,占總投資金額的7.11%。
總體上看,浙江創業投資開始穩步發展以來,高增長、高風險、高收益的高新技術產業一直是創業投資的重點領域。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更是占了全部投資項目的80%以上。2005年浙江省創業投資的案件數總共有35項,根據有詳細資料的28個投資項目的統計結果來看,高新技術產業仍是創業投資的重點。從行業分布來看,2005年浙江省創業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計算機軟件、新材料工業、計算機硬件、其他信息行業、生物醫藥、生物技術、環保工程、光機電一體化、高效節能技術等,占了總數的60%以上,其中最多的行業是軟件產業,其次是新材料工業,再次是新能源和高效節能技術。很明顯,這幾個領域的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強,且擁有較多自主知識產權。同時,由于許多高新技術都是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創新發展起來的,而且傳統產業本身也具有盈利和發展的穩定性,所以,一些創新能力較強的傳統產業也成了創業投資的重要對象,如通訊行業、it服務業、科技服務等。這也說明浙江的創業投資在重點領域對自主創新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從投資項目所處階段看,無論是投資項目數還是投資金額,創業投資在種子期的最多。創業投資在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初創企業發展方面的基礎作用顯著,投資于種子階段的項目數量和投資金額一直保持穩定狀態。根據浙江省創業風險投資協會的資料,浙江省2005年創業投資項目所處階段位于種子期的比例為35.71%,明顯高于上海、江蘇等地。而所謂種子期(seed)是指處于r&d的技術、產品開發階段,產生的是實驗室成果、樣品和專利,而不是產品。處于種子期的科技企業進行的就是自主創新活動。其中創業投資對軟件產業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種子期。與前幾年相比,最近一兩年浙江投資于種子期的項目比重上升較快,主要是國家和省有關部門對初創高新技術企業提供“種子資金”,創業投資機構也相應地關注和投向種子階段的初創期企業,這使得初創期的高新技術企業獲得更多的創業資本的支持,將逐步成為浙江自主創新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浙江的創業投資主要投向種子期和起步期,可以說明創業投資在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浙江創業投資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是與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創業投資的環境和創業投資企業的發展還不理想,創業投資額波動較大,創業資本有些萎縮,組織形式、投資方式簡單,地區發展不平衡。制約浙江創業投資發展還存在許多環境因素,如退出渠道不暢,人才相對匱乏,創業投資資本實力不強,中介組織缺位等。
三、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自主創新的客觀要求和現實選擇
有人比喻,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發動機,創業是汽缸,創業投資是高速燃料。浙江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離不開浙江各類企業的創業創新活動。浙江自主創新主要載體是中小企業,市場化取向特征明顯,創新方式主要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主要目的是開發新產品。而制約浙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相對不足,人才相對缺乏,資金來源不足,內部管理體制和創新體系不夠健全。從浙江的實際狀況來看,現階段浙江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有創新能力的專利實施率還較低,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并取得規模效益的比例不大,浙江的自主創新能力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繼續走在前列的要求不相適應,與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和破解資源環境制約的要求還不相適應。造成這一現狀深層次的原因之一,就是創業投資不足,創業投資機構的數量、規模和區域布局,創業投資的籌資來源、退出機制、運作成效,以及政策環境、人才擁有等方面,都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浙江自主創新的現實選擇:
一是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客觀要求。浙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等要素制約和科技、市場等競[fs:page]爭挑戰,宏觀調控和更加嚴格的土地、信貸政策也會制約經濟粗放發展和平面擴張,制約投資有效增長。因此,經濟發展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跨越已經成為客觀要求和當務之急,發展創業投資是保證投資增長和促進自主創新的重要手段。
二是發揮民間資本優勢促進自主創新的有效方法。浙江科技教育基礎相對薄弱,創新人才、基礎研究、企業創新能力與發達省市相比無優勢可言,而浙江有市場優勢、經營機制優勢、民間資本充裕優勢和產業集群優勢,擁有數量眾多敬業的企業家。因此,可以揚長避短,把社會資本優勢、市場優勢和民營經濟優勢轉化為創業投資優勢,通過創業投資促進自主創新。因此,充分利用浙江各類社會資金充裕的優勢,通過引導使之投資于創業、創新,是克服創新投入不足、資金來源不暢矛盾,提升浙江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辦法。
三是提升產業集群發展的現實要求。浙江產業集群基礎較好,基于產業集群的創業創新投資需求活躍,同時產業集群結構優化升級和集群創新所需要的共性技術開發投資等,為創業投資提供了市場基礎。浙江省產業集群的特點之一是中小企業占主導地位,集群內企業的現狀大部分符合創業投資創業企業員工總數500人、2億資產、2億銷售收入的上限規模限制。大力發展創業投資資本,可以彌補創業投資基金的缺位和產業資本的相對不足。創業投資資本的介入,既可以改善廣大中小企業的資本構成,也可以為企業帶來現代管理理念創新,以及推動企業上市等。
四是促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和發展的有效手段。浙江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普遍面臨資金不足問題,盡管已經有許多金融扶持政策,但由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缺乏相應的抵押品、信用記錄和擔保者,加上信息不對稱和高風險性,事實上很難獲得資金保障。因此,通過大力發展創業投資,讓更多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獲得技術、管理和資金支持,是促進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自主創新的有效途徑。
五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有效載體。當今時代,科技創新及其產品的產業化,是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和巨大發展潛力的體現。而創新型省份的基本特征,就是把自主創新作為發展戰略,不斷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在一些技術、產業領域形成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明顯競爭優勢,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以支持創業、創造、創新為主要目的投融資機制,創業投資在鼓勵企業創業和激勵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它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重要手段和高效平臺,能有效地消除科技與經濟“兩張皮”現象,是釋放創新能量的“催化劑”和“孵化器”。
【發展創業投資是促進自主創新重要舉】相關文章:
以最佳創業環境促進大發展快發展11-21
創新時代鼓勵畢業生勇舉創業大旗11-11
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發展方向11-20
重慶合川大力支持微型企業發展促進創業就業11-21
創業關鍵在“創新”11-12
創業:最重要的是創業者11-22
創業開局很重要11-30
推進創新創業創優 努力形成科學發展新優勢11-20
個人自主創業培訓11-11
海歸的自主創業故事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