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是什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是什么?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是什么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的劃分是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具體階段的劃分,不同的專家學者有不同的觀點,這個階段發展的任務是:發展自我形象,發展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并了解工作的意義。這個階段共包括三個時期。下面為您帶來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是什么的詳細內容。
職業生涯是一個人長期的發展過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個人有著不同的職業需求和人生追求。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的劃分是職業生涯規劃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具體階段的劃分,不同的專家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我們最常見的、也是應用得最廣泛的,則是薩珀的生涯發展階段理論。
生涯發展大師薩珀(Super)集差異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職業社會學及人格發展理論之大成,通過長期的研究,系統地提出了有關職業生涯發展的觀點。1953年,他根據自己“生涯發展型態研究”的結果,將人生職業生涯發展劃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共五個階段:
1。成長階段(0~14歲
成長階段屬于認知階段。在這個階段,孩童開始發展自我概念,學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要,且經過對現實世界不斷地嘗試,修飾他自己的角色。這個階段發展的任務是:發展自我形象,發展對工作世界的正確態度,并了解工作的意義。這個階段共包括三個時期:
一是幻想期(4~10歲),它以“需要”為主要考慮因素,在這個時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
二是興趣期(11~12歲),它以“喜好”為主要考慮因素,喜好是個體抱負與活動的主要決定因素
三是能力期(13~14歲):它以“能力”為主要考慮因素,能力逐漸具有重要作用。
2。探索階段(14~25歲
探索段屬于學習打基礎的階段。該階段的青少年,通過學校的活動、社團休閑活動、打零工等機會,對自我能力及角色、職業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選擇職業時有較大彈性。這個階段發展的任務是:使職業偏好逐漸具體化、特定化并實現職業偏好。這階段也包括三個時期:
一是試探期(15~17歲),考慮需要、興趣、能力及機會,作暫時的決定,并在幻想、討論、課業及工作中加以嘗試
二是過渡期(18~21歲),進入就業市場或專業訓練,更重視現實,并力圖實現自我觀念,將一般性的選擇轉為特定的選擇
三是試驗承諾期(22~24歲),生涯初步確定并試驗其成為長期職業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適合則可能再經歷上述各時期以確定方向。
3。建立階段(25~44歲
建立階段屬于選擇、安置階段。由于經過上一階段的嘗試,不合適者會謀求變遷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該階段較能確定在整個事業生涯中屬于自己的職位,并在31歲至40歲,開始考慮如何保住該職位并固定下來。這個階段發展的任務是統整、穩固并求上進。這個階段細分又可包括兩個時期:
一是嘗試期(25~30歲),個體尋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變動而尚未感到滿意
二是穩定期(31~44歲),個體致力于工作上的穩固,大部分人處于最具創意時期,由于資深往往業績優良。
4。維持階段(45~65歲
維持階段屬于升遷和專精階段。個體仍希望繼續維持屬于他的工作職位,同時會面對新的人員的挑戰。這一階段發展的任務是維持既有成就與地位。
5。衰退階段(65歲以上
衰退階段屬于退休階段。由于生理及心理機能日漸衰退,個體不得不面對現實從積極參與到隱退。這一階段往往注重發展新的角色,尋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滿足需求。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是什么?】相關文章: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是什么09-02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05-31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的劃分09-29
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MBTI人格理論是什么05-25
職業生涯發展理論06-03
施恩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08-05
職業生涯規之繡花理論08-02
簡論職業生涯管理理論08-08
格林豪斯的職業生涯發展理論08-24
職業生涯決定社會學習理論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