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向《中國好聲音》學習什么?
今年,《中國好聲音》的收視率超過 2005 年鼎盛時期的超女,把喜愛音樂的觀眾的注意力又重新拉回到音樂產業中來,乃至于有人說音樂產業終于又看到希望了!
中秋之夜,《中國好聲音》這檔斥巨資引進自荷蘭的電視選秀節目終于結束了三個多月的選拔,落下帷幕。而節目的總決選雖然聲勢浩大,但是卻沒有延續前期的好評如潮,而是遭到了各方炮轟。投票不透明、廣告過多、主持人突然消失、后臺大混亂等等新聞,讓節目備受爭議。但是,我們都不得不承認,《中國好聲音》火了,四位導師麾下的學員們個個爆紅,部分學員的身價甚至一夜暴漲至 30 萬元以上。
節目雖然結束了,但是 " 好聲音 " 的掙錢行動才剛剛開始。實際上,制作方更多收入來自于其他方面,節目本身只是整個產業鏈的 " 發動機 ".一時間,大家都在分析和列舉其成功的因素和秘訣。
其實,《中國好聲音》的本質并不新鮮,和先前的 " 超女 "、" 快男 " 沒太大區別,而選秀熱的風潮持續了這么多年,真正脫穎而出的卻屈指可數,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選秀歌手早已不是流行樂壇的稀缺品。但是,《中國好聲音》通過新穎的操作手段、營銷模式、系列炒作等,實現了一個產業鏈的盈利。
《中國好聲音》為什么可以這樣紅?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是經濟需求。社會的浮躁、貧富的差距讓一些人患有 " 成功饑渴癥 ",他們癡迷于名氣、渴望一夜成名,希望能夠通過非常規手段能夠瞬間草根變大腕、丑小鴨變金鳳凰,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和社會地位。
其次是娛樂需求。電視臺節目長期同質化,缺乏娛樂內容和娛樂形式的創新,市場上需要一個有新意的產品打破現有格局。" 好聲音 " 引進的是荷蘭原版節目《The Voice》,2 年前,《The Voice》在荷蘭電視臺曾轟動一時,吸引了超過 300 萬的電視觀眾,而荷蘭的總人口不過才 1650 萬。去年,美 國 NBC 推 出 了《The Voice》美國版,接著是英國、法國、德國和韓國購入版權并獲得成功。
《The Voice》完整的節目架構、制作流程和很強的可操作性,就注定了《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中秋之夜,這一個省級衛視的節目,居然讓央視到各家地方臺的中秋晚會,均門可羅雀、黯然失色,就足以說明了一切。
最后是心理需求。" 好聲音 " 滿足了中國人千年以來的看熱鬧"窺視"心理、及短暫脫離現實的 " 逃避 " 心理。與其說,《中國好聲音》是一檔音樂節目,還不如說是心理節目。
" 好聲音 " 的成功營銷手段有哪些值得企業借鑒學習的地方?
1、好產品,節目的內容、形式、人物、設備,均有出彩之處。內容上,追求音樂夢想、執著拼搏的精神和用心歌唱的理念給更多追逐夢想的年輕人注入了 " 正能量 ";形式上," 椅子很忙 " 的漂亮轉身和 " 擂臺飆歌 " 的刺激都很好地吸引了大眾的眼球;人物上,從四大導師到實力驚人的學員們,再到專業的伴奏樂隊,頂級陣容聯袂是觀眾最樂于看到的;設備上,現場四把導師座椅直接從英國空運過來,總價高達 320萬元,而現場頂級的音控設備、錄音設備、環繞全場的巨型 LED 屏等等也都造價不菲,這些硬件設備也是高品質節目的基礎。
2、好營銷,一波又一波的懸念、熱點話題、爆料、電視、微博的聯動,都將 " 好聲音 " 打造成為一幕出色的 " 事件營銷 ".
3、好運營,從前臺到后臺,從制作到傳播,形成了制作方、播出方、導師、學員們甚至主持人都共同受益的局面。制作方自然賺的盆滿缽滿,浙江衛視的收視率也一舉登頂。導師們僅僅依靠 " 好聲音 " 的超高收視率帶來的曝光就收獲頗豐,學員們大都有了不錯的出路,16 強選手報價都是 10 萬以上,這還僅是勞務費,學員中最高身價已超過 30 萬。
4、好團隊,從策劃人、到制作人、到導師、到選手,大家同心協力,都是好演員,充分發揮了 " 傳、幫、帶 "的精神,將導師和選手綁定,制造熱點,再配合每個學員 " 精彩 " 的故事,便成為大街小巷、茶余飯后的議論熱點。
企業娛樂營銷為哪般?
" 好聲音 " 還沒有火起來,就已經吸引了加多寶、蘇寧易購的眼球。" 加多寶中國好聲音 " 已經成為今年夏天的潮流之一。從短期 ROI 來看,未必經濟劃算,但從長期 ROI來看,正因為從 5 月加多寶輸掉王老吉品牌歸屬權官司后,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建立 " 加多寶 " 品牌的知名度和提及率,這一搶眼球的節目正好給了加多寶充分曝光的時間。而憑借設立音樂基金、簽約好聲音選手代言的蘇寧易購也在《中國好聲音》的平臺上炒作了一把,這是一種有意思,也有意義的探索,在極度紅海的電商市場,另辟蹊徑。從目標人群來看," 好聲音 " 的目標受眾和選手年齡段,跟電商的現有購物人群和未來購物人群吻合,有利于培養品牌的美譽度。另外,在電商行業中,眼球經濟占據著入口,設立音樂基金、簽約好聲音選手,也是搶眼球的不同手法,而蘇寧易購這一大膽的創新營銷手段,或許有助于電商行業走出價格戰的同質化競爭。
" 好聲音 " 引爆微博營銷帶來怎樣的思考?
2005 年超女的成功,是電視+手機短信的成功;而中國好聲音,則是電視+微博的成功。" 好聲音 " 抓住了時下最流行的社會化營銷——微博,通過微博造勢,吸引很多核心用戶并成功地將很多不看電視的觀眾重新拉回到電視機旁。登陸到新浪微博,可以看到"中國好聲音"粉絲數量達 137 萬多人,微博發布3765 條;" 中 國 好聲音學堂 " 粉絲數量達 104 萬多人,微博發布 1554 條;" 中國好聲音微吧 " 粉絲數量達 70 多萬,微博發布也達到 1170 條。再看導師們,那英粉絲數760 萬,庾澄慶 304 萬,楊坤也有 270 萬,這樣龐大的粉絲團互動,推動《中國好聲音》成為微博絕對的話題王,實現了浙江衛視品牌節目的有效傳播,同時帶來線上廣告的 " 好生意 ".一檔娛樂大餐落下眼球帷幕,下一個問鼎的會是什么?江山的有人才出,長江后浪推前浪。引進海外電視節目模式可以豐富國內百姓的娛樂生活,但是 " 拿來主義 " 會削弱我國電視的原創能力,希望《中國好聲音》不是快餐,能夠帶來更多的精彩,也希望國內的電視臺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電視節目。
【向《中國好聲音》學習什么?】相關文章:
中國好聲音為什么會火08-02
《中國好聲音》的模式創新11-22
《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之道09-03
《中國好聲音》的營銷啟示10-24
《中國好聲音》對險企的借鑒06-18
《中國好聲音》成功因素探析10-22
揭秘《中國好聲音》成功模式09-06
《中國好聲音》的成功點有哪些?07-27
《中國好聲音》緣何走紅:成功有賴微博營銷08-23
中國好聲音 一本生意經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