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創業”掩飾“就業難”

時間:2024-10-28 01:17:51 自主創業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不要用“創業”掩飾“就業難”

  “中國大學生初次創業成功率僅2.4%,100人中有超過97人成為"烈士",廣東大學生創業率則只有1%”,“沒有找不到工作的人,只有不用心去找的人”,“優秀員工都做不了,就不要想著創業”。在廣東省教育廳主辦的企業精英進校園之“就業與創業大學生和企業家面對面”活動上,幾位成功企業家以“過來人”的身份,與大學生分享經驗,現場支招。

不要用“創業”掩飾“就業難”

  “找不到工作的都是不用心的人”

  “創業并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建議大學生努力就業。”從一個小小的業務員一步步成長為深圳一家資產過億的醫療集團董事長,李建全坦陳:“我最開始也是個打工的,馬化騰、馬云,很多人都是從打工開始的,沒有被人管過就想去管人,這是很難做到的。”

  某化妝品公司董事長鐘悅表示贊同:“優秀的員工都做不了,就不要想著創業。現在很多大學生創業的原因是因為找不到工作,其實沒有找不到工作的人,只有不用心去找的人。”

  近10年來,隨著全國范圍的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人數呈井噴之勢,畢業生從2002年的145萬猛增至2012年的680萬,預計2013年將突破700萬。

  “面對面”活動上,幾位企業家引述了一組數據:根據教育部對部分高校6000多名畢業生擇業行為的一項調查,期望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的學生高達66.67%,僅有6.37%和2.59%的人選擇內地省會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鄉鎮、農村及邊遠地區,幾乎沒有人愿去。“可見畢業生就業難、人才過剩只是相對過剩,相對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大企業和大公司而已,在廣大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則是絕對不足。”

  沒實踐經驗不要盲目創業

  “有無經驗不能決定能否創業,但卻能決定創業能否成功。”李建全告誡畢業生,創業的諸多要素中,資金、專業技術、管理經驗、實踐經驗等哪一樣都不可缺少。“有人說可以一邊創業一邊鍛煉,沒有相關實踐經驗無所謂,只要創業項目有市場就可以進行操作。是的,有市場的項目就有可能盈利。但是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各行各業基本飽和,剩下的創業機會存在于全新的項目。然而你發現一個項目,稍有風聲,就會有人跟風,只要別人的各方面經驗強于你,那你的項目就相當于是為別人而策劃。”

  企業家指出,眼高手低、紙上談兵是一些急于創業大學生的特點,經驗不足,缺乏從職業角度整合資源、實行管理的能力,是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要成功創業,沒有實踐經驗就沒必要盲目嘗試,沒有在人生獨立之初就體驗重大失敗的必要。

  “企業實際就是一個創業團隊。在這個團隊里,鍛煉能力積累經驗都是可取的。大學生要改變以我為主的創業思維,融入團隊式創業。”周悅建議,“畢業生初出校門,可以創業的心態就業,與企業的成長共同進步。在工作中,發現全新的創業點子,或在所在企業市場空白處找到創業契機,或自己組建的團隊優于所在企業的團隊,那么獨立創業才會有成功的把握。”

  小事都做好了就是大事

  “如果讓大學生干點具體工作吧,很多人放不下架子;但一上來就做管理,又沒有經驗干不了。”某動畫設計公司董事長黃偉明一席話,道出了許多企業管理者用人時的矛盾心理。

  作為昔日的“天之驕子”,許多大學生進入企業時立志干一番事業,然而現實卻是平凡甚至枯燥的工作崗位,抱怨與鬧騷多了免不了背負“眼高手低”之名。對此,廣州某綠色農業公司董事長張健宏指出:“企業管理者并不看重大學生的能力,因為大學生在大學學到的只是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中的能力其實并不強。企業愿意吸納應屆生主要是看重大學生的發展潛力,而潛力究竟能被發掘多少取決于大學生的學習態度。”

  李建全建議大學生入職分兩個階段走:第一階段做適合自己做的,根據個人的優勢和資源而定;第二階段才做自己想做的,取決于第一階段的積累。“做好小事并不難,但所有的小事都做好了就是大事。”


【不要用“創業”掩飾“就業難”】相關文章:

就業難創業也是一種出路02-25

既然城里難就業 何不基層去創業11-11

大學生創業:解決就業難的關鍵11-22

就業難先見習12-01

就業與創業02-25

就業難與自我意識02-18

就業難帶動“整形”熱02-16

解決用工難和就業難的工作總結02-26

資金不足創業難11-30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究竟難在哪?11-18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人成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 亚洲欧洲卡通动漫精品 | 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 亚洲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