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暑期社會調研新聞稿
篇一:
走進戽口新村,感受非遺文化
2015年7月20日,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恩施隊在芭蕉侗族鄉黨政辦主任楊光的帶領下,到戽口村進行戶外實踐。本次實踐以調查新農村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內容,以發放問卷調查表和采訪為主要形式。戽口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鄉西南部,沿209國道而行,約半小時車程,沿途山高谷深、云霧輕淡,小溪旁不時可見風雨橋、欄桿式吊腳樓與具有侗鄉特色的民居分布在青山翠竹間。
下午3點半左右,隊員們到達戽口村,分組在此進行問卷調查。村民們熱心地配合隊員們的工作,不僅認真填選調查問卷,對隊員們提出的問題也知無不言。其中一位土家族村民對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深厚。在看過隊員們的問卷調查后,他一邊勾選,一邊說道:“這些耍耍、板凳龍,還有打蓮香我都會玩。主要是春節的時候,大概有二十個人組織在一起,到過喜事的各戶表演,一般會收到幾百塊錢的紅包,結束以后大家一起分紅圖個喜慶。”當被問到這些傳統技藝是否有傳承時,他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過了春季的農忙季節,就會外出打工,直到過年的時候再回來,因此缺少時間去學這些傳統技藝。即使是一些原本就會的村民,聚在一起表演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不過在村里還是挺重視這方面的,基本上每年都會組織一次表演活動。”
戽口村現有茶葉8954畝,其中良種茶6650畝,是芭蕉侗族鄉典型的茶葉生產專業村之一。據這位村民介紹,在戽口村,有大概百分之二十的村民會做茶,手藝也較好。隨著新農村的建設,這里的村民大多都在政府的組織下搬下山,根據規劃買地皮建新房,積極配合政府新農村建設政策,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 “青瓦屋面,飛檐翹角,木門木窗,白脊白墻,咖啡群墻,石頭砌坎”侗鄉民居建設風格的房屋改造;積極實施“清潔家園”工程,建成了文明整潔的新農村,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通過這次走訪調研,隊員們在實踐中不僅了解到新農村建設的過程和現狀。完成了本次社會實踐所有的問卷調研工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情況也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篇二:
7月5日,湄洲島迎來了一群特別的游客,他們鮮艷的服飾成為島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他們是仰恩大學經濟學院赴湄洲島暑期社會實踐隊。為了感受湄洲千年的文化氛圍,為了深入了解媽祖文化,實踐隊在島上展開了為期5天的活動。
他們走訪了天妃故里、媽祖祖廟、源流博物館等島上著名景點,并對島上慕名而來的信徒和游客展開了訪談以及問卷調查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不同人群心目中的媽祖。實踐隊員們了解了媽祖的生平和許多關于媽祖福澤兩岸的事跡。無論是“救商舶吹草成木”、“焚祖屋導航貨船”、“祭上蒼旱情驟解”還是“荒嶼播菜資民”。媽祖的生平事跡無不體現她的大愛和慈悲,媽祖短暫的一生雖未留下什么著作,但她熱愛勞動、熱愛人民、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這股精神力量已經成為聯系兩岸關系甚至是聯系海外華僑同胞的重要紐帶。
期間,湄洲島群工部負責人鄭麗萍女士與實踐隊隊員們召開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座談會。座談會上,鄭麗萍女士向我們介紹了湄洲島的歷史,湄洲島近幾年來的發展以及湄洲島群工部的主要工作。實踐隊員們也踴躍提問,從“媽祖文化的核心精神”、“媽祖文化較其它文化的優勢”以及“近幾年來的發展”等方面提出問題,都得到了負責人鄭麗萍女士的熱心答復。此次會實踐隊員們對媽祖文化的發展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同時也為弘揚媽祖文化提出了建議,例如:可以開發以媽祖生平故事為題材的游戲、動畫等更能為青少年所接受的方式去宣傳媽祖文化,得到了負責人鄭麗萍女士的認可。同時她也為實踐隊能更好地開展活動提出建議。
最后,實踐隊員們走訪了湄洲文化創意園,看到了一些以媽祖為素材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的創意來自海峽兩岸,讓實踐隊員們感受到了海峽兩岸媽祖文化的異同。臺灣設計的形象更為活潑,大陸的則更為莊重,但海峽兩岸都情系媽祖,為弘揚媽祖文化提供著強大的推動力。
通過此次實踐,實踐隊員們對媽祖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媽祖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領悟,媽祖文化是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優秀文化,媽祖精神是指引我們奉獻社會的重要精神財富,本次實踐也鍛煉了實踐隊員們的社會生活能力和交流能力。
【暑期社會調研新聞稿】相關文章:
2012年暑期社會調研感悟09-18
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范文02-14
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范文[實用]02-14
家鄉教育調研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08-11
暑期社會實踐新聞稿范文(精選11篇)03-20
暑期社會實踐新聞稿范文(通用13篇)09-15
校團委暑期社會實踐隊新聞稿范文08-06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新聞稿范文(精選12篇)09-04
關于農村教育的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報告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