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納個稅社?鄢龢藴

時間:2022-03-02 14:45:47 社保政策資訊 我要投稿

繳納個稅社?鄢龢藴

  根據我國稅法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可以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繳納個稅社?鄢龢藴拾!

繳納個稅社?鄢龢藴

  “三險一金”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付,因此對于單位按照規定的繳費比例實際繳付的,免征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規定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簡而言之,個人在取得單位發放的工資薪金所得時,其收入額中就不需包含單位繳付的部分,而個人從當月工資中繳付的個人繳費部分,則允許從應稅收入中扣除。如某人單位和個人各按規定繳付基本養老保險560元、320元,11月實發工資4000元(不含單位繳付的基本養老560元),則扣除后的收入為3680元。

  值得注意的是,允許免稅和稅前扣除的“三險一金”是有規定標準的,對于超過標準繳付的部分,需并入職工的當月工資薪金中合并納稅。一方面,扣繳義務人在扣繳納稅申報時,對單位繳存的“三險一金”,如果計入了工資單發放總額,就可以在規定比例和標準范圍內扣除;但企業通常的簡便做法是,直接不將該部分計入工資單發放總額,因此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也不能再次重復扣除。

  另一方面,對于扣除標準,“三險”的規定是其繳費基數為員工上月工資總額,繳費比率為“基本養老保險”單位14%(非深戶13%)、個人8%,“基本醫療保險”單位6.2%、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1%、個人1%。而住房公積金的扣除標準則相對復雜,其繳費基數為員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且該平均工資不能超過我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繳費比例則為該基數的12%,即上述3倍、12%的兩個標準都不能超過。如我市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月均工資的3倍為15654.8元,某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20000元,繳存比例為15%,則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為20000×15%=3000元,繳存基數與扣繳比例均超過標準,則準予扣除的住房公積金為15654.8×12%=1878.6元。而若繳存比例為10%,則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為20000×10%=2000元,但其繳存基數超過了規定標準,故可準予扣除的住房公積金為15654.8×10%=1565.5元。

  延伸閱讀:社保與個稅繳納標準都需要擺脫“擠低”思維

  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城鎮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納入繳費基數統計口徑范圍,形成合理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繳費基數,避免對低收入群體的制度性擠出。

  眾所周知,我國的社保費繳納基數,是按照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確定的,本人月平均工資低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費;超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繳費,超過部分不計入繳費工資基數,也不記入計發養老金的基數。

  如果職工平均工資核算方法科學,能夠全面反映職工工資狀況,自然沒有什么問題。關鍵是,職工平均工資又是以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來確定的。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工資明顯高于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工資。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62029元,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39589元,兩者相差22000多元。顯然,按照城鎮非私營單位測算出來的平均工資,對私營單位是明顯不公的。私營單位員工和企業繳納的社保費,負擔也要明顯高于非私營單位的。特別是壟斷企業,一旦平衡工資高出平均工資的300%,超出部分還可以免繳,更對私營單位及其員工不公。毫無疑問,這也是為什么一些私營單位及其員工,寧可“聯手”不繳,也要“對抗”社保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繳納社保費,帶來的不只是社保繳費范圍的縮小,社;鹫魇针y度的加大,最終只能不斷地通過提高繳費基數標準來滿足不斷增加的社保費壓力,而且,損害了私營單位員工的利益,使很多員工不能獲得應有的社會保障,導致很多在私營單位工作的.員工沒有“養老”的本錢。實體上,這樣的結果對未來的穩定是相當不利的。

  新的政策將私營單位也納入到社保費繳費基數,從而使社保繳費基數能夠比較準確、客觀地反映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從而使社保繳費基數標準降低,對于擴大繳費范圍、提高企業和員工的繳費積極性是非常有利的。特別是私營單位工資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企業,繳費的負擔會相對降低,繳費的動力也會增強,從而為低收入群體增加了一道保障。

  也許有人會說,繳費基數的下降,對于社保費的征繳會帶來新的壓力。因為,目前的社保費原本就已經收不抵支,如果再降低繳費基數,可能會進一步加大社;鸬娜笨凇谋砻婵,確實如此,但是,如果換個思維想一下,社保費繳納基數下調了,企業和員工繳納社保旨販積極性提高了,繳費的企業和員工增加了,不僅可以有效彌補繳費基數標準下降的缺口,還可以形成社保覆蓋范圍的擴大,讓社保基金的穩定性更強。退一步講,就算眼前的社保基金收支矛盾擴大了,可企業的負擔降低了,發展的動力增強了,效益提高了,員工的收入也會增強,從而帶動繳費基數的提升,豈不一舉多得。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低收入企業和人群參與社保的積極性增強了,社會財富分配的公平性也會同步增強,社會的穩定性和和諧度就會提高,整個社會的發展環境也會得到改善。這樣的結果,對經濟發展是相當有利的。提低,原本就應當成為公平社會財富分配的最重要著力點之一。不然,會越來越對低收入群體形成擠出效應,最終,使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事實上,類似現象,在個稅的征收方面,同樣存在對低收入人群的擠出效應。因為,個稅起征點的確定,也主要是根據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確定的。所不同的是,個稅的起征點,主要看到的是私營單位等低收入單位和群體,而不是全社會平均工資,更不是非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相反,如果兩者換個角度,可能才對低收入群體形成真正的保護,使社會財富的分配更加合理。

  也正因為如此,按照新的政策目標,社保費繳費基數,應當更多的考慮非私營單位及其員工的利益,個稅起征點的確定,則可以更多的從非私營單位考慮,從而使收入水平較低的私營單位員工能夠稍稍得益,而不是讓個稅淪落為“工薪稅”。

  所以,如何按照新的政策要求,盡快地將社保繳費基數與個稅起征點實行相向調整,讓政策的合理性更強一些,讓低收入人群更受益一些,是對現行分配制度最合理的調整與優化。

  個人社保繳費標準

  我國各地繳納五險一金的比例,雖不完全一致,但絕大部分省市的繳納比例都在工資總額的40%以上。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表示,目前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偏高,五險一金已占到工資總額的40%至50%。以下為某城市五險一金繳納比例:

  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為20%,個人繳費費率為8%;

  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10%,個人繳費比例為2%;

  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0.2-1.9%,個人不繳費;

  生育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1%,個人不繳費;

  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1%,個人繳費比例為0.5%;

  住房公積金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各為7%。

  五險一金的繳納額度每個地區的規定都不同,基數是以工資總額為基數。有的企業在發放時有基本工資,有相關一些補貼,但有的企業在繳納時,只是基本工資,這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具體比例要向當地的勞動部門去咨詢。

【繳納個稅社?鄢龢藴省肯嚓P文章:

申報個稅是不是必須繳納社保03-17

個稅稅率表速算扣除數01-16

個稅稅率表速算扣除數08-08

繳納個稅有什么好處08-27

所得稅業務招待費的扣除標準01-15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內容及標準12-01

哪些個人所得需要繳納個稅08-28

地稅繳納什么稅08-25

醫院繳納什么稅08-23

對個人所得稅用度扣除標準的若干思考10-27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愉拍国产自免费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 | 中文字幕乱码视频网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 | 欧美十八禁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