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試議會計學實踐教學方式
一、我國高校會計學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會計工作自身特點要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的結合,要求會計工作人員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然而目前,我國會計學專業畢業生普遍缺乏實踐能力,不能滿足會計實際工作的需要,導致會計畢業生就業難。
(一)忽視會計實踐教學,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目前,我國會計教學模式陳舊,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要求。很多學校的會計教學計劃中會計實踐教學所占有的學時數比例很小,甚至達不到1%;有的雖然開設了實踐課,但所用的軟件比較落后,操作時相當困難。大多數學校都是學生在會計實驗室完成實踐課程,面對已印刷好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
(二)會計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實盡管有些學校已開始實施會計實踐教學,但并沒有形成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多數會計實踐教學并沒有得到落實。
(三)會計實踐教學硬件投入不足,力度不夠近年來,大多數學校都建立了會計模擬實驗室,但模擬實驗設備和設施還不健全,硬件配備不足,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如計算機及網絡配置等設備還不理想,會計軟件的開發還不能滿足會計實驗的需要,會計電算化程度不高,會計實驗項目缺乏層次性、綜合性。另外,學校與校外各單位尤其是企業之間的聯系與溝通不足,沒有建立長期的產學研一體化實驗基地,使得會計實踐教學實施困難。 因此,會計專業目前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無法獲得真正的實踐能力。學生在無法在畢業時具備充分的實踐操作經驗,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就業。
二、我國會計專業校外實踐的意義
會計教育需要培養的是具有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與技能且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深化教學體制的'改革,改革教學計劃,加大學生實踐。就我國目前的會計教育而言,加強會計校外實踐教學尤為重要。會計專業的自身特點決定了會計教學必須具備一定的特殊性,必須具備比別的專業更加充分的實踐學習環節,才能做到教學與實踐不脫節,畢業與就業不脫節,使得社會對應屆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能力與未來發展重塑信心,從而為畢業生的就業鋪平道路。
(一)會計專業校外實踐是學生在校學習理論知識的需要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習的過程中處處需要理論聯系實際,才能對書本知識有更好的理解,避免只掌握理論脫離實踐而導致高分低能。理論來源于實踐,同時指導實踐。要確保理論學習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就必須與實踐相結合,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結合實際問題進行分析,使學生在實踐中領會理論,進而用理論來指導實踐,使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整個會計學習中,如果校外實踐貫穿始終,配合書本的教學,將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知識,更熟練地掌握會計技能,促進學生由學術型人才向實踐應用型人才轉變。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求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而要達到這些要求僅靠理論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對會計理論教學中的抽象概念形成一個形象化和具體化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理論知識后,學生實訓演練,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將會計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進而對會計工作和會計職業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的認識,同時也會教學相長,提高會計教學質量,增強對未來會計工作的信心。同時,會計校外實踐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檢驗我們所學知識的完善程度,能使學生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我,學到書本上、課堂上所不能學到的東西。校外實踐校企合作很好地做到學校與企業的”無縫鏈接”,可以幫助學生完成理論向實踐的跨越。另一方面,教師的校外實際工作經歷也可以作為學生接觸實際操作的另一個“窗口”,在校外實踐過程中得到豐富。教師的校外實際工作經歷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理論教學水平,檢驗教學效果實訓過程是否能順利進行,是反映教師理論教學情況的一面鏡子。
(二)會計專業校外實踐是學生就業的需要會計工作自身特點要求理論與實踐緊密的結合,要求會計工作人員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在實際工作中,對操作熟練程度、業務了解程度、工作質量以及精確性的要求都很高。然而,現如今的畢業生卻普遍缺乏實際工作中的學習與經驗,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加強校外實踐,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學校“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形式與社會需要的人才標準的矛盾,培養迎合社會新的要求、具備鮮明的時代特色的新型、實用性會計人才。
【2015試議會計學實踐教學方式】相關文章:
試議高職教育舞蹈教學方式論文07-03
試議煤炭企業的成本管理10-29
試議高師蒙古族舞蹈教學策略論文07-03
試議大學美術教學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8-22
試議藝術歌曲先驅黃自論文10-02
鄒議財務會計實踐教學論文09-09
試議我國會計專業碩士教育論文08-07
試議高校舞蹈教育現狀及措施論文07-03
試議我國當前經濟新聞的改進方向論文08-22
試議加強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初探論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