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時間:2024-08-09 17:24:54 實習報告范文 我要投稿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本文由實習報告網小編推薦給大家參考閱讀!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 實習內容

  1.簡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的石瑞鄉蒲村。東距杭州130公里,南鄰千島湖125公里西離黃山166公里,北連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51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第一,洞內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2. 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巖層各部分含石灰質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滴到洞底時,由于水分蒸發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淀。這些沉淀經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實習報告網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的鐘乳石與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巖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巖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巖石縫隙緩慢從巖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出,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內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于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后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3)石幔簾

  在溶洞的四廳中我看到一幅壯觀的場面,一高達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廳中,那是有一連串層次的石蓮臺、石瀑布構成的石幔。洞廳中還掛著一連串的石旗和石簾。石幔是由于滲透的水中碳酸鈣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層狀堆積而成,其形狀如布幔。

  (4)邊石壩

  在洞底出現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壩一樣高為幾厘米至幾十厘米的壟崗狀地貌,這就是邊石壩。它是由滲透水中的碳酸鈣沉積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斷裂構造、石柱的錯斷現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發生了輕微地殼運動,洞廳中被水侵蝕過的層面發生了塌陷;地殼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巖層被拉伸,形成了斷裂構造;原本筆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殼的下沉,導致中部被拉伸而斷裂,這就是石柱的錯段現象。

  三、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我收獲頗豐,不僅見到了美麗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風光,也進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機制。此外,這次野外實習鍛煉了我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學會了對地貌的觀察,內容的描述,數據的記錄等野外工作方法。


  相關文章:地理信息系統實習報告范文地理教學實習鑒定自然地理學大學生實習報告地理專業本科生實習鑒定

【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自然地理學的實習報告08-27

自然地理學生實習報告09-05

自然地理學的相關實習報告例文09-21

自然地理學專業實習報告范文09-04

自然地理學實習目的01-29

大學生自然地理學實習目的01-23

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的目的和意義06-07

自然地理學07-12

期貨實習報告實習報告03-30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午夜福利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不卡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 | 中文婷婷偷拍免费视频 | 亚洲无遮挡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