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高中音樂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戲曲的語言、曲式特點以及角色行當、情境設計和創作來體會和感受淮劇的藝術特點,進而喜歡這種古老的戲曲形式,愿意繼續了解相關音樂和文化。
2、能力目標:探索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的延伸,利用網絡使學生能獨立獲得所需的音樂知識。(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充實教學內容,易于學生更方便更積極地學習知識。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音樂,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與時代接軌,使淮劇成為學生可以學習的一部分。)
3、 知識目標:通過層層深入和具體模仿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淮劇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
[教學重點]
如何科學的欣賞和學習地方戲曲
[教學難點]
1、淮劇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學習和了解。
2、根據特定的情境設計完成表演創作。
[教學準備]
投影幕、投影機、電腦各一臺,收集關于上課所需的視頻以及圖片和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由老師依次播放三段不同戲曲的精彩片段(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黃梅戲《夫妻雙雙把家還》、淮劇《牙痕記》),每播放完一段視頻就向學生提出同樣的問題:“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劇種嗎?”,由此引出淮劇。
二、教學主體
(一)、收集關于淮劇的基本資料
請兩位同學來講解或介紹,在課下收集有關淮劇的基本資料。(由學生親自演示,老師做補充)。
(二)
、播放教學視頻
1、老師向同學播放一段京劇片段視頻。
2、播放一段淮劇片段視頻。
3、通過欣賞著名淮劇片段,并進行對比,讓同學們對淮劇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在欣賞完這些片段之后,讓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淮劇和以往我們所熟知的京劇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點在哪?(由此導出語言的不同)
(三)、語言學習
1、再次觀看播放過的淮劇片段視頻,并提醒同學們注意表演者的吐字特點和發聲方法。
2、播放完視頻之后,讓同學們進行自由討論淮劇中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點以及吐字方法。
3、學習淮劇所使用的地方方言,首先先簡要介紹淮劇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點以及吐字方法(比如:我家住在健康路),并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和學習。
(四)、情境設置和即興表演
1、老師先簡要介紹特定的情境設置(淮劇中的著名片段中的情境,包括人物及性格特點以及劇情發展)。
2、讓同學們通過特定的情境設置,用現代的表演方式來演繹。
3、接著再播放同一情境下的淮劇中的`演員表演方式,通過這一環節的親身體驗,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和認識淮劇的表演藝術方式。
(五)
、知識拓展
1、簡單介紹淮劇的曲式、配樂和聲調特點。
2、簡要介紹淮劇的四大行當以及經典劇目和著名的淮劇表演藝術家。
(六)、教師寄語
師:通過今天對京劇的體驗和感受,我想同學們已經對淮劇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充分領略到了淮劇的獨特的藝術魅力,我想請同學們無論到什么時候都要記住一句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還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等待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最后,讓我們在淮劇的經典片段的欣賞中結束本次的課程。(播放經典淮劇片段)
課后學習:同學們如果想欣賞到更多有關淮劇的知識,可以通過網絡和書籍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學習這一古老的地方戲曲。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說大綱 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樹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2、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了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盡可能采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鑒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3、說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奏特點,并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4、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5、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
二、說教法與學法
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盡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在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后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
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
課堂最后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四、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
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鑒賞課教學中,盡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大綱;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以下三個問題。即: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及藝術作用;怎樣鑒賞音樂;音樂與人生的關系。這三個問題,不僅對學生學習音樂鑒賞具有基礎性,指導性的意義,而且對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觀,形成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用音樂來提高生活質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教材分析;本課教材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一單元的第一節。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導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響樂<第六悲愴交響曲>,還有的就是要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內容比較多,我計劃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
3、教學目標
一個是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感悟、表現和創造音樂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的能力。高質量的人生,應該用音樂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音樂鑒賞的興趣和信心。二是初步認識音樂要素的基本內容。 三是聆聽《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4、教學重點有兩個
一是認識音樂要素、音樂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
二是通過鑒賞作品《草原牧歌》認識部分音樂形式要素是怎樣發揮作用的?
5、教學難點
認識節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藝術作用。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一的學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斷力,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在講授音樂理論知識的時候,盡量的結合作品,通過讓學生聽,看,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在導入中,我用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引起討論,最后總結,從而達成與學生的互動。總之,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感到學習音樂的樂趣,也能從樂趣中學習到一些音樂知識。
三、說教學過程
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幾首音樂作品來說明音樂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說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在這一課中我主要采用對比聆聽法,講授法,談話法,練習法等。
1) 導入:談話導入:音樂與人生有什么關系?設計意圖是引起學生的思考。
2) 認識音樂鑒賞的相關知識,首先是課堂提問學習導言,格言和散文。學完導言之后便是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最后把節奏,速度,力度這三個最常見的音樂要素作重點講解。
3)鑒賞<草原牧歌>。這一環節也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完整聆聽,再對比聆聽。這一部分的設計意圖是指導學生參與鑒賞實踐活動。第二部分是對比聆聽這首曲子。教師分別打出兩個不同主題的餓節奏,并請學生配上不同音高的樂音,并讓學生體驗哪位同學的配音最美。然后對比聽,唱兩個主題音樂。最后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部分,介紹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題,請學生在音樂的配合下跳舞。這部分應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是練習法,設計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四、拓展感受
再次完整聆聽《草原放牧》思考“拓展與研究”第1、2、5題和第3題有關《草原放牧》的項目。完整播放音樂,學生思考后提問回答,教師做以鼓勵為主的補充和評價,并做好記錄,作為形成性評價的材料之一。這部分主要應用的是談話法,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做題,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培養學習鑒賞音樂的信心。
五、小結: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一堂課,教師主要通過學生的參與體驗互動和聆聽教學法,講解教學法,感悟教學法,課堂提問法與練習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生對音樂鑒賞產生興趣。
【高中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音樂說課稿05-15
高中音樂說課稿(優)05-17
(通用)高中音樂說課稿05-17
(精品)高中音樂說課稿06-09
高中音樂鑒賞說課稿03-19
高中音樂說課稿范文11-18
高中音樂說課稿(通用)06-09
高中音樂說課稿(實用)06-10
[精]高中音樂說課稿05-17
高中音樂說課稿(優)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