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聽得懂卻不會做題

時間:2020-11-12 08:45:01 成長心理 我要投稿

為什么孩子聽得懂卻不會做題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了,可是卻總是聽得懂但不會做題?為什么孩子聽得懂卻不會做題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為什么孩子聽得懂卻不會做題

  為什么會有孩子在聽講的時候都懂,做題卻不會做?經常會被問到這個問題,之前一直都是建議學生加強課后的復習鞏固,在照做后,有些孩子的情況有了改善,但我覺得還是缺些什么,最近又有了一些感悟,其實還有一個“在學習中如何去思考”的問題,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比如,上課一般是這個樣子的:提問:“浮力是如何產生的?”老師:“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這個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就是浮力。明白了嗎?”學生:“嗯,明白了!”所謂的“在聽講的時候都懂”,就像聽懂上面的話一樣簡單。

  孩子在初中階段學習到的很多知識看起來也是就像上面一樣簡單。但是,聽懂,并不表示孩子真的會了。所以,“聽懂了”和“會了”本來就沒有直接關系。“聽懂了”,只能說明站在講臺上上課的老師是會的,而且表達能力還可以。想要真的自己“會了”,就要主動、深入地思考。

  好,那么問題來了——如何主動、深入地思考?

  首先,我同意這樣一個觀點“不存在對所有人都適用的思考方法”。

  像我剛才舉得例子可能會讓你覺得思考就是提問題,但其實思考遠遠不僅限于此。從我的角度出發,在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出發:這個定義里的每一個字是在表達什么意思?新的知識可以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這些公式在什么情況下適用?跟以前學過的知識有什么相似或者相關聯的知識?有什么區別?不是說一定要問題,而是要將新知識建立與已知的知識的聯系和區別,分清適用范圍和條件,用已知的知識來理解新的知識,保證知識體系的連貫和透徹,真正“融會貫通”。

  再耐心理解下我上面提的關于浮力的問題

  你會發現這個過程是這樣的:我已經知道的知識告訴我應該是這樣的,這個新知識是不是也是這樣的?是的話加到原有的知識里,如果不是,那為什么?這就是在嘗試建立與已知事物的關系的一種表現。如果沒有這個過程,新知識就永遠不能真正加到你的知識庫。而且,這個步驟只能你自己來,我只能在一邊,微笑著給你建議和解答你的疑問。

  如果到這里,你還不知道主動、深入地思考如何起步,我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在上課老師講解知識點的時候,不要只是一味地去記,而是將老師提的問題真的.問自己一次,嘗試著用自己的語言去真正說出來,同時,揣摩為什么老師會問這個問題。多幾次,你會發現對新知識的理解是有跡可循,而這種方法也是自己可以掌握的。接下來,在預習中去用這種方法去提前解讀,并且嘗試著解決這些問題。

  越成長,越需要主動、深入地思考。

  還在初中,還是一個可以由老師領著或者說扶著走的學習階段。隨著年級的增長,你發現了要學的知識越來越多,高的一個年級的知識遠不僅是將原有年級的知識那么簡單。快要進高中了,希望不要嚇到你,學習會真的變成只有你自己能決定的事情,對于高中,大家普遍認同地一點“高中老師在課上只講40%”,剩下地,都是需要你自己去努力。

  延伸閱讀:

  從哪里入手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學習問題?

  1. 從習慣入手

  好習慣是取得好成績的必要條件。要解決“聽懂課、題不會”的學習癥結,孩子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

  1. 勤奮

  手勤:多記(課堂筆記、好題、好解法、錯題本)、多做(練習)、多總結(知識總結、方法總結)。

  眼勤:多看課本、課外書、筆記、錯題本。

  耳勤:聽講仔細。

  嘴勤:多問,有問題及時解決,不留后患。

  腦勤:多想,對知識、題目等不但要弄清楚是什么、怎樣做,還要多想幾個為什么?

  其中最重要的是動手和動腦。

  2. 深入

  對所學的知識不但要記住,而且最好弄清楚是怎么來的?解題中怎么使用?做題不要滿足于會做,還要考慮解法是怎么想出來的?哪種方法更好?

  “會”有不同的層次:

  知識:知道→理解→記住→會用→推廣

  解題:會做一道題→會做一類題→靈活運用和創新

  3. 嚴謹

  尤其是理科學科,其中數學是最嚴謹的學科。知識要嚴謹,解題要嚴謹。不嚴謹,遇到題目不是不會做,就是解不完整,得分就不全。

  4. 不找借口

  成績不好時,要多找自身原因,不要怨天尤人。一樣的老師、一樣的同學、一樣的課本和參考書、一樣的試卷,成績卻差別很大,因此主要原因在個人。用借口掩蓋真實原因,不利于解決實際問題。

  忠告: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包辦代替!作為家長,要注意你主要應該做的是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自己動起來了。

  2. 從基礎入手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這就像經商,你投資1元錢,即使盈利100%,也就是1元的利潤,但若投資1萬元,哪怕只盈利10%,利潤也有1000元。所以,要想學習成績有大的提高,必須要有扎實的知識儲備。

  你若有20分的基礎,提高100%,也才到40分而已。

  如何鞏固基礎呢?

  a)自我彌補:簡單的知識,可以自補,年齡增長了,智力提高了,過去學起來非常困難的現在可能一看就明白。

  b)個別指導:對于困難的知識,可以找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但應明白,個別指導只是應急措施,不能有依賴性。

  c)資料:借助某些資料,可以快速補充基礎知識。家長要引導孩子認識到,基礎知識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基礎知識是萬萬不能的。這是講知識與解題的關系,知識點懂了,不一定會解題,但用到的知識點沒掌握,則100%不會解題。

  如何檢測孩子的基礎好壞?

  基礎好的孩子,在學習上有個良性循環會越來越好;基礎差的孩子,在學習上是惡性循環只會越來越費勁。這就是文章開頭講到的“可能孩子小學和初中的差距不明顯,但到了高中越來越差”的原因。

  a)良性循環:做題快→用時少→解題更多→能力更強→做題更快

  b)惡性循環:做題慢→用時多→解題更少→能力更差→做題更慢

  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學生是很苦惱的。要改善,不光要用對方法,時間和精力上,孩子更要比別人多投入。這個階段內,家長要做的就是不斷鼓勵、給孩子信心,和孩子一起堅持,一旦堅持下來一定會有好的成效的。

  3. 從方法入手

  1. 預習很重要

  很多學生往往忽略預習,家長也很少去重視。但預習確實打好基礎的關鍵一步。只有預習了,孩子才能提高聽課的效率。

  而且,預習更是提高孩子自學能力的好方法。

  2. 聽講有學問

  這是很多學生最大的問題,不會聽課。只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動手、不動腦,只聽老師講的知識或者老師解一道題的步驟和答案。

  聽課到底聽什么呢?

  聽分析、聽思路、聽應用,關鍵內容一字不漏,注意記錄。(一定要動手、動腦)

  3. 做好錯題本

  這是解決孩子“聽得懂,題不會”問題的又一關鍵方法。

  很多學生都有錯題本,但并不會用錯題本,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錯題本到底怎么用才有效?

  第一步是記錄錯題。但不是把錯的題目和正確的解答記錄下來,正確的方法是:原來的錯題從頭到尾記錄,然后再把正確的解答記錄。

  第二步便是分析。分析自己為什么錯了。是粗心?是公式沒記住?還是解題思路錯了?解題思路是從一開始就跑偏還是從中間某一步驟出錯……將這些分析結果都標記到上面。

  第三步是關聯思考。這道題考的是哪些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有哪些關聯?還有沒有更好的解法……同樣講思考結果標記。

  第四步是總結。總結這是什么類型題,這類型題的解題思路是什么?容易出錯的點是什么……用紅色筆(或其他自己習慣重點標記的筆)寫到這道題最后。

  4. 用好課外書

  正確認識網絡課程和課外書籍,是副食,是幫助吸收的良藥,絕對不是課堂學習的替代品。

  5. 接受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

  要注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指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有必要可尋求課外輔導。

 


【為什么孩子聽得懂卻不會做題】相關文章:

孩子為什么出現心理問題09-04

活潑的孩子為什么學習困難02-10

為什么孩子的學習需要互動01-16

孩子為什么突然不想上學08-05

孩子學舞蹈為什么要考級08-16

為什么要讓你的孩子學習才藝01-12

孩子為什么要參加夏令營09-20

雅思聽力,如何從聽不懂到聽得懂04-12

為什么現在的孩子會“精神分裂”09-06

為什么一定要讓孩子去游學08-10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 日本免费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在线不卡人成视频 | 午夜三a福利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