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試題及答案

時間:2024-10-03 13:15:34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心理健康試題及答案

  導語: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下面小編分享心理健康試題及答案,歡迎參考!

心理健康試題及答案

  一、單選題 (每題1分,共30分)

  1.我們常說的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其標準是根據心理健康三層面中的( C )

  A.非病狀態 B.良好適應狀態 C.理想狀態 D.正常狀態

  2、關于團體心理輔導的論述以下哪一條是不對的 ( C )

  A.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可細分為團體心理咨詢與治療、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等

  B.團體心理輔導工作效率高,是適合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適合有較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活動的主持者應受過相應的訓練

  D.團體輔導是一種一對多的心理輔導方式

  3、關于考試焦慮癥的處理,以下哪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 C )

  A.考試焦慮癥必要時可以心理治療配合抗焦慮的藥物來處理

  B.學業壓力和考試焦慮會形成惡性循環,令考試焦慮癥越來越嚴重

  C.考試焦慮癥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學生內部的壓力,所以只要處理好學生的心態和觀念就可以了 D.系統脫敏法是治療考試焦慮癥的方法之一

  4、關于學生人際關系問題,以下哪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 B )

  A.人際關系問題的處理事先預防比事后補救效果好

  B.人際關系問題一般是學生相對較少關心的問題

  C.教師應該以客觀、公正、理性、平等、睿智、成熟和坦誠的態度和形象來面對學生,處理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 D.人際關系問題包括親子關系、寢室關系等問題

  5、自卑感問題是按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哪種標準來劃分的( B )

  A.問題的內容 B.內在心理根源 C.特定發展時期和階段 D.問題的性質

  6、關于自卑感以下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 )

  A.自卑的人熱衷于與人比較,而對自己的期待卻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對自己缺乏客觀、清醒的認識,無法悅納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

  D.對成敗進行正確的歸因是處理自卑問題的方法之一

  7、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學習動力是( B )

  A.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期待 B.學習興趣和遠大的理想

  C.教師的期待和遠大的理想 D.教師的期待和家長的期待

  8、在危機干預時,在當事人認同和理解的基礎上,做出現實可行的用于擺脫困境的短期計劃,是為了( A )

  A.幫助當事人看到擺脫困境的可能性 B.迫使當事人行動以改善自己的境遇

  C.讓當事人通過制定計劃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 D.讓當事人作出放棄自殺的承諾

  9、個體積極探索事物的認識傾向是( C )

  A需要 B動機 C興趣 D理想

  10、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的比較穩定的獨特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 B )

  A氣質 B性格 C興趣 D能力

  11、觀察學習的提出者是( D )

  A榮格 B華生 C斯金納 D班杜拉

  12、以下能夠測定12種人格特質的問卷是( B )

  A艾森克人格問卷 BY-G人格測驗 C主題統覺測驗 D卡特爾人格因素問卷

  13、不愛與人交往,有孤獨感,動作顯得緩慢、單調、深沉的特征屬于( D )

  A膽汁質 B多血質 C黏液質 D抑郁質

  14、人們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來和發展起來的能力是( C )

  A認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5、布盧姆將認知目標由低到高分為那六個層次( D )

  A. 知識、運用、領會、分析、綜合、評價

  B. 知識、領會、運用、綜合、分析、評價

  C. 知識、領會、分析、運用、綜合、評價

  D. 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

  16、認知學習理論是誰提出的( B )

  A.布盧姆、 B.加涅、 C.澳蘇貝爾 D.奧斯本

  17、加涅的認知學習分類理論將認知學習分為( A )

  A.言語信息、智力技能、認知策略 B. 知識信息、智力技能、動作技能

  C.言語信息、動作技能、認知策略 D.智力技能、動作技能、認知策略

  18、學生運用概念符號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 B )

  A. 言語信息 B. 智力技能 C. 動作技能 D. 認知策略

  19、教師不直接將學習內容提供給學生而是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究和發現新知識和問題的方法是( B )

  A.講授法 B.發現法 C.掌握學習法 D.頭腦風暴法

  20、教師在教學過程,對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進行不斷的自我認識和反思能力是( D )

  A.教學設計能力 B.教學組織能力 C.教學決策能力 D.教學監控能力

  21、兒童對父母和權威表現出尊重與順從,或者把成人的規則看成是不變的階段稱為( B )

  A.自我中心階段 B.他律階段 C.自律階段 D.公正階段

  22、人工智能是屬于( D )

  A.人和動物的學習 B.人類的學習 C.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D.機器學習

  23、看到別人穿時裝,自己也去買來穿上,屬于( C )

  A.服從 B.從眾 C.模仿 D.暗示

  24、根據學習材料的性質與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可以把學習分成( C )

  A.言語信息學習、智力技能學習、認知策略學習 B.接受性學習、發現式學習

  C.意義性學習、機械性學習 D.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心智學習、習慣學習

  25、在非對抗性態度的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使之產生一致性,稱為( C )

  A.從眾(個人的觀念與行為在真實或臆想的群體壓力、群體規范與群體目標的影響下,向與群體中大多數成員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

  B.服從(在外界壓力下,個體改變自己的觀點或行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現象)

  C.暗示 D.模仿(在無外在控制條件下,個體由于受到他人行為的影響,而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行為相同的行為方式)

  26、以下屬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C )

  A.觀察力 B.記憶力 C.意志力 D.思維力

  27、以下屬于從外在觀點對動機下定義的是( C )

  A.動機是推動人們行為的內在力量 B. 動機是個體的內部過程

  C. 動機是為實現一個特定的目的而行動的原因

  D. 動機是一種需要所推動,達到一定目標的行為動力,它起激起、調節、維持和停止行動的作用

  28、對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動具有的興趣是( D )

  A.直接興趣 B.間接興趣 C.中心興趣 D.廣闊興趣

  29、個體根據外在的信息和線索來對自己或他人的內在狀態或行為原因進行解釋與推測的過程是( A )

  A.歸因 B.印象(認知者以自己過去經驗為基礎,對認知對象的屬性進行分析、判斷后對其總體特征做出的主觀理解)

  C.自我認知(主我讀客我的認知與評價)

  D.態度(個體對人、對事、對周圍世界的一種具有持久性與一致性的反映傾向)

  30、人際關系的發展過程一般分為( B )

  A.互不相識、雙方的表面接觸、注意到對方存在、雙方建立友誼、形成親密朋友關系

  B.互不相識、注意到對方存在、雙方的表面接觸、雙方建立友誼、形成親密朋友關系

  C.互不相識、注意到對方存在、雙方建立友誼、雙方的表面接觸、形成親密朋友關系

  D.互不相識、注意到對方存在、雙方的表面接觸、形成親密朋友關系、雙方建立友誼

  二、多選題 (每題1分,共25分)

  l、中共中央在1998年的《關于進—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文件中提出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是為了( A B C D )

  A.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 B.健全人格

  C.增強承受挫折的能力 D.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

  2、張春興認為心理健康的條件有( A B C D E )

  A.情緒較穩定 B.樂于工作 C.能與人建立和諧的關系,并樂于和他人交往

  D.對自己有適當的了解,并悅納自我

  E.對環境有適切的認識并能切實有效地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

  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適宜采用( B C D )

  A.診療模式 B.發展模式 C.教育模式 D.文化模式

  4、對學生開展一對一的個別心理咨詢的作用在于( A B C )

  A.保證心理咨詢的深度 B.保證心理咨詢的私密性

  C.保證心理咨詢的效果 D.保證心理咨詢的效率

  5、關于心理測試的論述以下正確的有( A B C D )

  A.心理測試可以集體進行,也可以一對一進行

  B.心理測試的目的可以是科研和調查,了解學生心理狀況

  C.心理測試的目的可以是篩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做好預防工作

  D.心理測試的目的可以是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宣傳作用

  6、造成學生學習問題的可能原因有( A B C D E )

  A.學習習慣和方法不良 B.學習動力缺失 C.學業壓力和考試焦慮

  D.親子關系問題 E.學業不適應

  7、對于學習習慣的建立,以下哪幾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C E )

  A.基本學習習慣不良多始于小學

  B.家長的“陪讀”會造成孩子在學習上對家長的依賴

  C.不良學習習慣的扭轉和改變不是很難的事。

  D.行為強化技術是改變不良學習習慣的一項重要技術。

  E.學習習慣的改變和確立要趨熱打鐵,趁學生有改變的興趣,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面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建立好的學習習慣

  8、消除自卑感常用的方法包括( A B C E )

  A.引導學生對自己進行客觀全面的認知 B.對成敗進行正確的歸因

  C.消除非理性觀念 D.用激將法刺激學生,讓他們通過逆反心理產生正面的動力

  E.幫助學生不時有成功的體驗

  9、 以下屬于個性傾向性范疇的是( A C E )

  A需要 B氣質 C動機 D能力 E興趣

  10、潘菽在《教育心理學》中根據內容和結果將學習分為( A B C D )

  A.知識的學習 B.技能與熟練的學習

  C.心智的、以思維為主的能力的學習 D.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的學習

  11、加涅根據學習成果把學習分成( A B C )

  A. 言語信息學習 B.智力技能學習 C.認知策略學習 D. 接受性學習E.發現式學習

  12、“學習風格”具有如下特點 ( B C )

  A.靈活性 B.穩定性 C.獨特性 D.概括性 E.指導性

  13、學習風格的構成要素有( A B C D E )

  A.生理性要素 B.認知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志要素 E.社會性要素

  14、學習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描述( A B C D )

  A. 學習策略是學習方法或技能 B. 學習策略是學習的調節和控制技能

  C. 學習策略是內隱的學習規則系統

  D. 學習策略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的調節控制的統一體 E. 學習策略是元認知

  E.給于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15、學習活動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現為( A B C D )

  A.努力奮斗 B.實事求是 C.獨立意識 D.創造精神

  16、以下屬于個性心理特征范疇的是( B C D )

  A需要 B氣質 C性格 D能力 E興趣

  17、一般能力是指( A B C D E )

  A觀察力 B記憶力 C思維力 D想象力 E注意力

  18、信度包括( A B C )

  A再測信度 B等值信度 C分半信度 D內容信度 E效標關聯信度

  19、以下關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確的是( A C E )

  A屬于個性心理特征 B是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概括 C比知識發展要慢得多

  D隨年齡增長不斷積累 E隨年齡增長是一個發展停滯和衰退的過程

  20、學生學習的三個基本領域包括( A B D )

  A.認知 B.情感 C.意志 D.動作技能

  21、行為主義教育觀把學習看成( A B C D )

  A.經驗的聯結或操作的變化 B.通過練習和刺激反應式的強化來實現的

  C.學習效果表現為外部行為的變化 D.教學的目的是傳授知識技能體系

  22、認知教學觀認為( A B C D )

  A.學習是知識的自我建構和理解過程 B.學習依賴于學生自主的信息加工系統

  C.教學導致認知結構的變化 D. 教學的目的是建構知識或得深層次意義理解

  23、創造性思維表現為思維的( A B C D )

  A.獨創性 B.發散性 C.靈活性 D.突發性

  24、教師的職業心理特征表現為( A B C D )

  A.熱愛學生 B.善于啟發 C.勤學敬業 D.以身作則

  25、優秀教師的自我效能感表現為( A B C D )

  A. 個人成就感 B.認為從事的教學活動很有價值

  C.對學生有正向的期望 D.對學生的學習負有責任

  三、簡答題 (每題10分,共30分)

  1、簡述學生心理發展的四個基本特征。

  答:(1)連續性與階段性; (2)定向性與順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異性。

  2、簡述智力的個體差異。

  答:智力的個體差異表現在兩個方面:

  (1)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不同的人所達到的最高水平極其不同。

  (2)智力的結構差異,即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發展有早晚差異。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簡述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答:認知方式沒有優劣好壞之分,只是表現為學生對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種偏愛,主要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智力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傳統教學條件下,智力是學習成績的一個可靠的預測指標。然而,智力并不影響學習能否發生,它主要影響學習的速度、數量、鞏固程度和學習的遷移。所有這些認知差異表明,我們必須根據學生認知差異的特點與作用,不斷改革教學,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應該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

  其次,采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

  最后,運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

  四、論述題 (15分)

  1、試述青年期的心理特點。

  答:青年期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精神生活空間擴大。青年期突破了少年期局限于學校和家庭的活動范圍,擴大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青年人開始獨立與社會交往,在建立新的人際關系中,社交結構也由簡單向復雜化發展,跨越了一個較大的心理跨度。青年離開家庭、跨入社會,同時,開始了以智力生活為重要特征的精神生活。他們在學習和社會實踐中了解過去,觀察現在,預測未來,無限地擴展視野。

  其二,心理發展顯著,認識能力明顯提高。隨著實踐活動的明顯增加,青年的思維活動有了長足的進步,并從邏輯思維向辯證思維過渡,出現了特有的獨立批判性和創造性。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理想、信念,人生觀初步形成。由于自我意識基本成熟,青年的自我評價、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以及對別人與社會的評價已達到一定的水平。當然還不成熟和全面,所以還會產生種種復雜的矛盾。

  其三,性機能的成熟。性的問題,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問題。由于性機能成熟的前傾,出現了很多與此相聯系的一系列內心情感體驗。但因缺乏必要的性科學知識,對性沖動又缺乏心理上的準備,從而產生神秘感和好奇心、羞恥心及不安感等心理矛盾,隨之又會產生對異性的向往和愛慕。這是青年期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其四,情感日益豐富。青年的情感發展日益豐富。他們的集體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都有很大發展,愛情的體驗也已出現。但遇事仍易激動,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表現出情感動蕩不定。若受不良思想支配,易導致不軌行為。

【心理健康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論語》試題及答案04-19

Indesign認證試題及答案09-28

excel操作試題及答案10-10

Linux基礎試題及答案06-01

物流員試題及答案10-22

安全生產試題及答案05-12

java筆試題及答案02-09

PHP筆試題及答案02-11

oracle筆試題及答案10-28

亚洲制服丝袜二区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无码视频乱码,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人成视频色9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66 | 日本中文免费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字幕2021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久爱 | 亚洲欧美国产另类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