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性音樂治療矯治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
[案例背景]
當今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過分溺愛和放縱的同時,對孩子的未來又期望過高,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不斷強加給孩子,使得部分孩子產生了心理與行為問題。家庭問題,特別是父母離婚,也嚴重影響著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這些有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孩子難以適應學校學習生活。一位有三十年教齡的老教師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學生的家庭結構又復雜,我的班級三十多個學生,就有十一個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边@位老師從未在學生面前流過淚,而到她快要退休的時候,班里的一個學生卻讓她傷心、流淚……許多教師的共同心聲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了!部分多動的學生每天都靠藥物控制,離開了藥物,他們不僅自己聽不了課,連周圍的同學也不得安寧。在小學里,音樂教師課時多,任教班級也多,幾年下來全校的班級差不多都教過了,也就知道了班級里有各種各樣的學生,有些學生需要特別關照,如多動、孤僻、易怒、父母離異和單親家庭等的學生們。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們深知音樂的特殊育人功能,音樂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很好的幫助。因此,我們成立了聲樂興趣小組,嘗試運用支持性音樂治療對有不同心理與行為問題(如膽小、 孤僻、自卑、多動、易怒)的學生進行了心理輔導,獲得了一些有效的矯治小學生心理與行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輔導中也發生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案例敘述]
個案一:膽小孤僻的孩子
小SH,男孩,五年級學生。讀二年級時我接手上他們的音樂課,剛接手不久,對學生的情況還了解不多。在一堂音樂課上提問問題時,無意間點到了小SH,他站起來,頭沉得很低,臉漲得彤紅,眼淚象斷了線的珠子,不停地往下落,幾秒鐘功夫就哭成一個淚人兒,我一時被搞懵了。他聽課的態度很認真,外表看上去也該是個機靈鬼,我提問他的態度也很和藹,提問的問題難度也不大……小朋友看著我納悶的樣子,一個個都叫開了,“老師,不能提問他,他不敢回答的!”“老師,其他老師都不敢提問他的!”“老師,誰提問他,他都要哭的!……”。在同學們的一片叫喊聲中,我明白了問題的所在,我將右手的食指放在嘴邊輕輕“噓”了一聲,同學們的叫喊聲停住了,我撫摸著小SH的頭,輕輕說了聲:“對不起,坐下吧!”下課后我把他留下,簡單問了他一些情況,給了他一些鼓勵然后告訴他,讓他別緊張,以后上課我不再讓他回答問題。
小SH走出了我的辦公室,可那天提問的情景卻清晰地烙在我的心里。一種責任感讓我想進一步了解小SH,他學習成績優秀,各方面表現不錯,就是膽小孤僻,不敢在別人面前回答問題和表現自己。針對小SH除了膽小、缺乏自信,其他發展均正常的特點,我選擇了支持性音樂治療。我決心要讓小SH在音樂聲中告別眼淚,告別膽小、孤僻。剛開始我主要通過和小SH在一些輕松的音樂背景或無音樂彼此心情較愉悅的寬松環境中進行談心、交流。我想要想消除小SH的膽小問題,必須走進小SH的心理世界,要走進小SH的心靈,必須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于是,我經常和小SH溝通、交流,剛開始他總是一問一答或我問他也不答。經過幾次交談后,他看出我是誠意和他交朋友的,整個交談的氣氛和他的心情才放松了許多。從他的眼神里,我讀懂了他對我的信任。我將他的座位安排在鋼琴旁,在提每個問題,教每首歌曲,欣賞每首音樂作品時,我都能傾聽到他的聲音,觀察到他的表情。我不間斷地鼓勵他(集體唱、集體回答、集體表演等他不是很緊張)。例如,“今天老師聽到小SH的歌聲了,聲音很美”,“今天小SH跳舞的動作很美”等等。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他不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一學期過去了,小SH進步明顯,雖然期末考(其中一個內容每人演唱一首歌曲)他是邊哭邊跳邊唱完成的,但他總算堅持下來,我對他的進步給予充分肯定,并讓同學給以他熱烈的掌聲。課后我又找他交談,向他提出了新的努力目標,希望他在我的課上能舉手回答問題。我還告訴他,他各方面都很優秀,我們共同努力,到三年級競選大隊委員,爭當升旗手,問他有沒有信心,他點點頭。二年級快結束的一天,我提了一個問題,他勇敢地舉起了小手并回答了問題,那一刻我的激動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真想把他抱起來轉上兩圈,我帶領全班同學給了他最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到了成功,看到了希望。我正式將他納入輔導小組,我將他分在演唱能力較強的學生組里,讓其他同學的大膽表演和對音樂的表現感染他,激發他對音樂的表現欲望,讓他在音樂中忘記自我,放松自己。剛開始雖然幾個人一起演唱和接受訓練,小SH的眼睛里依然閃動著淚花,面向同學演唱總低著頭、還有意往后縮,但每次結束我都會給他肯定的表揚,慢慢地他克服不敢正視同學、退縮不前的心理障礙,眼睛里經常閃動的淚花消失了。我開始將五人一組的訓練改為三人一組的訓練。一年又過去了,小SH愛上了音樂,還參加了校合唱隊。到了四年級,他終于通過競選成了校大隊委員(三年級競選,由于競選演講失敗而落選),還成為了光榮的升旗手面向全校師生發言,鮮艷的五星紅旗從他手里冉冉升起。此時此刻我激動得不能自已,這一天我盼了快三年了!看到我的學生健康成長,我比自己的孩子進步還要幸福!在他四年級的最后一次聲樂小組活動中,我安排十五名學生每人匯報演唱一首歌曲。小SH在這次演唱中又有了新突破,雖然這次演唱他的眼睛里依然閃動著晶瑩的淚花,但這次閃動的是激動的淚花,而不是膽怯的淚花……
個案二: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
小L,長得眉清目秀,乖巧可愛,學習成績優秀,銀鈴般的歌聲甜美、動聽。到了四年級時,父母離異,母親去了日本,父親做生意走了,將孩子留給了外公、外婆。這個小L,從此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昔日常掛在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取代它的是易怒、狂燥和多疑,一直說想爸爸、媽媽,眼里時常噙滿淚花,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為此,班主任像帶自己的孩子一樣經常把他帶在身邊,安慰、幫助、關愛他。可老師再深的愛終究取代不了父母之愛。班主任、老師和同學們好心的一句問話往往被他曲解,他于是大發雷霆,經常和老師沖撞,和同學的吵嘴打架成了家常便飯。因為他本來就在我的聲樂興趣組里,于是成了我的重
點輔導對象。小L具備很好的嗓音條件,有較強的樂感和音樂表演和表現能力,只是父愛、母愛的突然缺失引起性格變化和情緒的不穩定。針對他的情況,每次聲樂課上,集體練聲、演唱告一段落,大家情緒高漲,融入音樂境界,身心特別放松的時候,我都會請小L演唱一首歌曲,這時的他,基本每次都能邊歌邊舞,將自己的天賦很好地展示出來。我每次都讓同學們給予他熱烈的掌聲,然后對他進行鼓勵、表揚,使他體驗成功的樂趣,沖淡對父母的思念。課后,我經常在音樂教室和他談心,談話前,都請他唱歌或我為他唱歌,唱之前告訴他老師很想聽他那優美動聽的歌聲,讓他覺得老師很喜歡他的演唱,他會驕傲自信地歌唱。他唱了一首又一首,此時的他心情無比愉悅,我因勢利導,告訴他,歌能唱得這么好,愛發脾氣的毛病一定也能改,教育他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等。有時在和他談話前我會問他:喜歡聽老師的歌嗎?然后為他演唱他喜歡唱的歌曲,當他情不自禁跟我唱的時候,我會委婉地穿插一些引導。時間長了,他仿佛成了我的孩子,對我非常信任,心里有什么不開心或者心里的小秘密也經常和我說說。我經常鼓勵他要學會獨立,父母離婚離不在身邊也能搞好自己的學習,能夠照顧好自己才算小英雄等等,放假了我給他打電話,有時他也主動給我打電話和我聊天。有一次,他莫名其妙地與體育教師發生沖突,又罵又跳又哭,下課后班主任找他談話,他也不停地吼叫。班主任是經常被評為區級優秀班主任,對學生的關愛和教育是最棒的,平時將小L視為自己的孩子來照顧,那天他的發怒讓班主任也無法將他平息,班主任流下了傷心的淚水。這一幕正好被我目睹,我走近他并拉著他的手將他帶到音樂教室。我先不提這件事,幫他擦去臉上的淚水,問他想媽媽啦?他點點頭,我說老師給你唱歌,我邊彈琴邊唱他喜歡的歌曲,唱到他不再哭泣,情緒穩定才開始做他的思想工作。我對他講尊重老師、團結同學的道理,告訴他班主任為他付出的辛苦等等,教育他勇于承認那天無理取鬧的錯誤,并要求他向班主任和體育老師認錯,他欣然同意了,臉上還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同樣的另外兩個父母離異的孩子,也常跟我說心中的小秘密,也時常和我通電話等等,課間也會找我說說悄悄話。一個小孩說他不愿意喊繼母媽媽,我告訴他稱呼只是一種符號,你尊敬父母喊了媽媽,她高興了對你不是更好嗎?后來那孩子告訴我,他喊了還真管用……?粗⒆觽儗ξ业男湃魏托睦聿粩嘟∪l展,我領悟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話的內涵。
個案三:以不很成功告終的對一個多動孩子的輔導
學生小J,每分鐘動個不停,上課自行離開座位,不停干擾別人,控制不住手腳,隨時都有打人或踢人的可能。在小J上二年級的時候,一次他的班主任有事外出,讓我課間去照看一下班級。我剛進教室就看到班里有18名學生舉著小手要告狀,聽完學生們的訴說,我驚異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同學們告狀的目標都指向小J,這些告狀的學生都是課間十分鐘被該生拳打腳踢過的。我于是找小J談話,他說:“我本身并不想打,可控制不了自己,打人時手腳好像不是自己的,情不自禁地打出去了。”他事后常后悔莫及,可通常還在后悔中,打人的事又發生了。按有關規定不能給學生設專座,可如果不給小J設專座,教師上課的主要精力就只能用來處理小J惹下的禍了。因此,將他選入我的心理輔導小組,開始了艱難的輔導過程。雖然輔導課上音樂產生的效應和我對他的要求減少了打人的次數,但再優美的音樂也難保持他注意集中的時間,一會兒看窗外,一會兒站起遛一圈,下課了打人的戲又一幕幕重演,找他談話每次都認識得到自己的錯,一次地的表決心改正,可過不了幾分鐘又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他由于愛動,身體協調性很好,體育運動不錯,五年級畢業時,體校的教師來選拔學生,一眼就看中了他的協調性,可幾分鐘后他那異常的行為讓體校教師望而生畏,未敢錄取他。三年來,我運用支持性音樂治療,對小J進行了心理輔導。但是,收效甚微,沒能改變和減輕小J多動的癥狀。對小J輔導的不成功留給了我深深的內疚和思考。
[案例詮釋]
音樂具有潛在的特性,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音樂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內在情感;音樂能使一個人得到對“美”的滿足感;音樂能誘發一個人的活動力;音樂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工具;音樂活動能促進一個人統合運動機能;音樂活動能幫助一個人宣泄情緒;團體音樂活動能幫助促進人際關系;樂曲的不同節奏、旋律、速度、響度、音調和音色,可以產生不同的情感效應。因此,音樂被作為一種深具潛力的治療工具----音樂治療。音樂治療是一門新興的,集音樂、醫學和心理學為一體的治療方法,是音樂在傳統的藝術欣賞和音樂審美領域之外的應用和發展,其適應范圍甚廣。凡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級神經活動過度緊張,或者由于大腦機能活動暫時失調而造成的各種心理問題,如焦慮癥、抑郁癥等,都可運用音樂治療來取得療效。在國外,音樂治療被應用在很多方面,如用于對精神病、老年癡呆癥、兒童癡呆癥、生理或智力殘疾、發展障礙、婦女分娩、手術減痛、體育以及藝術表演者的臨床緊張等心理問題的治療。美國著名的音樂家Wheeler(1983)將音樂治療的臨床應用分為三個層次:(1)支持性音樂治療,這是較淺層次的治療,但在各個醫療機構中應用最廣泛,其活動的目標是增強正常的心理防御機制,促進正確的行為控制能力,支持健康的情感和思想,打破社會性孤立狀態,提供安全感和現實社會的信息刺激,把病人置于集體的動力影響之下,并對緊張焦慮的病人起到安撫作用。(2)內省的音樂治療,比支持性音樂治療更深層次一些。(3)心理分析的音樂治療,這是最高層次的音樂心理治療,其主要目標是針對深層次潛意識活動。我們重點選擇了較淺層次的支持性音樂治療,依據其原理指導教育實踐,試圖通過音樂影響學生的情緒和心靈,讓音樂驅走孩子們的灰色情緒,讓孩子們焦躁的心靈得以平息。
在學校的支持下,筆者成立了由十五人組成的聲樂興趣小組,這十五名學生是在全校篩選出的聲樂尖子生和心理發展有偏差的(如多動、孤僻、易怒、父母離異和單親家庭等)學生。然后,借助于聲樂學習,選擇不同內容、速度和情緒的聲樂作品,通過欣賞、演唱等方式來達到應用支持性音樂治療的心理輔導目的。整
個心理輔導實踐過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詢關系,為進一步運用支持性音樂治療奠定基礎;以支持性音樂治療為主,在聲樂興趣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第一階段,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詢關系,為進一步運用支持性音樂治療奠定基礎。音樂治療是一種過程,它以治療者和來訪者的關系為橋梁,由治療者運用有關心理治療理論對來訪者進行幫助,以消除和緩解來訪者存在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根據這一原理,按學生的心理表現,把學生分成三個組:A組為膽小、孤僻型的學生;B組為父母離異家庭或單親家庭,心理發展有偏差的學生;C組為多動、狂燥、易怒的學生。主要通過課余時間或在聲樂興趣組活動課上和學生們共同歌唱,欣賞音樂。當學生進入音樂境界產生情感效應,達到身心放松的狀態下,或者在無音樂,但彼此心情比較愉悅的寬松環境下,和學生集體談心、分組談心、個別交流。通過初步的心理咨詢與學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詢關系,為進一步運用支持性音樂治療的`心理輔導活動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以支持性音樂治療為主,在聲樂興趣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在開始階段,采取集體欣賞、集體演唱、集體發聲訓練,然后請個別聲樂和心理素質尚可的學生接受個別示范訓練,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激發學習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將十五名學生分三組進行訓練,在每個小組中,讓心理健康、各方面正常的聲樂尖子生和有心理行為問題的三個組的學生混在一起訓練。當三個小組有一定的進步時,就不斷減少小組的人數進行訓練,膽小孤僻的學生分在演唱能力較強的學生組里,讓其他同學的大膽表演和對音樂的表現感染他們,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表現欲望,讓他們在音樂中忘記自我,放松自己,在放松中樹立自信。多動的學生和健康的學生在一起訓練,訓練他們上聲樂課的站姿、歌唱的表情、表演、發聲方法,給他們講解歌唱中怎樣保持歌唱狀態,怎樣保持歌唱中的良好氣質等,結合所選音樂產生的情感效應,讓他們理解在心里,表現到行動上。每次訓練結束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進行肯定和表揚,增強他們磨礪意志、克服多動的信心,讓他們在聲樂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制調控能力。單親和父母離異家庭的心理發展有偏差的學生和健康學生在一起訓練,讓后者的深情演唱和大膽表演感染、帶動前者,讓他們在音樂中忘記痛苦,彌合創傷,在音樂中找回快樂的童年。當學生適應了這種訓練后,便開始將五人一組的訓練改為三人一組的訓練。心理輔導活動除了在聲樂興趣課進行,還經常延伸到課外,有時找個別學生進行輔導,有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團體輔導,每次輔導中所演唱或欣賞的音樂都是根據不同心理與行為問題,進行有目的、有區別的選擇。例如,多動、狂燥、易怒的學生欣賞、演唱的歌曲,通常選擇旋律優美、恬靜悅耳、節奏婉轉、音調柔和的歌曲(如《搖籃曲》),當達到平穩呼吸,鎮靜安神的效果時再對其穿插正面引導。膽小、孤僻的學生性格較內向、抑郁,根據旋律流暢優美、節奏明快、情調歡樂的歌曲能降低神經張力,令人輕松愉快的特點,通常選擇如《金孔雀輕輕跳》、《春天在哪里》等,讓他們欣賞聲樂尖子生們的精彩演唱或自己演唱,達到在音樂中緩解緊張、放松自己,然后再加以表揚鼓勵,培養其自信心。父母離異和單親家庭的學生往往有孤僻內向或者狂噪易怒、多動兩個極端的性格,針對這樣的學生,我們將其分別列入前兩個組,只是對他們多給了一些母愛般的溫暖。經過幾年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輔導,對有些組的輔導取得較好效果,絕大多數同學愛上了音樂,還參加了校合唱團。
[案例反思]
通過三年多的實踐,受益匪淺,取得了不少實效。音樂,特別是歌唱,有其諸多的功能。歌唱與發聲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歌唱心理過程,歌唱是肌肉與意志、生理與心理協調運動,人通過意志努力,使口、唇、舌、齒、咽、腭、肺和腹等器官協調活動而產生的聲樂語言,歌唱與發聲的心理個性特征是影響歌唱與發聲活動效果的基本因素。歌唱需要復雜、多方面的心理素質基礎,也要求多種能力的結合。在三年的不斷實踐研究中,我們吸引了絕大多數學生愛上了聲樂學習,并能獨立地用歌唱表現音樂,說明他們已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實踐表明,以支持性音樂治療為基礎的心理輔導,對矯治心理行為問題的學生有獨特魅力,特別對膽小孤僻的學生運用支持性音樂治療進行心理輔導的效果最佳。在心理輔導中積累的好方法,應該遷移到日常的音樂教育教學中,為音樂教育教學更好地服務。
三年多的支持性音樂治療實踐也留給了我們許多思考。小學生的心理輔導是一個系統工程,還時常伴有反復性。比如,狂噪易怒的小L,一直對筆者很信任,在他五年級畢業的前夕,讓他參加區里的聲樂比賽,他卻哭罵開來,說是和他過不去,死活不去參賽。后來,給他解釋清楚,全校才兩個名額,他那么漂亮的聲音不去比賽很可惜,他才哭著道了歉。在心理輔導的整個過程中,小L的狂燥、易怒問題雖有了很大程度的緩解,可和老師、同學的沖撞也時有發生,現在小L畢業讀中學了,不能目睹他在學校里的生活,但愿他的心理癥狀已經痊愈了。另外,小J經過筆者三年的心理輔導,多動問題并未減輕,換句話說,較嚴重的多動,僅靠較淺層次的音樂治療,療效甚微。小J的行為屬行為異常范疇,要有深層次的音樂治療或藥物治療才會有效果吧。
對孩子們的心理輔導是一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共同協作完成的系統工程。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有健康的教育環境,社會各界都要努力消除影響孩子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良因素,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應該不斷地建立和完善,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被提高到和其它學科教育的同一個層面上來,只有社會、家庭、學校一起攜手合作,才能為孩子們營造一座堅實健康的心理之墻。
參考文獻
1 朱士鋒,李煥成編著:《心理咨詢個案錄》,遠方出版社,1998年2月第一版。
2 鄒長海著:《聲樂藝術心理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3 曹理,何工編著:《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
4 王耘,葉忠根,林崇德等編著:《小學生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出版。
5 傅安球,史莉芳編著:《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6 [美]莫琳.德垃帕 著,阿昆 譯:《音樂療傷》、陜西師范大學出版,2003年4月第一版。
【支持性音樂治療矯治小學生心理行為問題】相關文章:
心理問題的治療時間08-25
小學生孤僻心理行為問題案例敘述08-31
小學生孤僻心理行為問題:案例反思08-30
兒童常見心理行為問題09-01
治療鉆井人員心理問題工作總結12-23
關于心理問題的自我治療辦法08-31
關于治療青少年的關鍵心理問題08-13
屬于兒童心理問題的行為10-05
治療鉆井人員心理問題的工作總結10-04
高職學生學習心理與行為存在問題分析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