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
相信自我,沒有問題!
寒假時光,好好珍惜。這天我與姐姐們一齊觀看了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傾心領略了主人公蘭徹的聰明、機智、善良、自信,也領略了他的伙伴欒丘和拉杜可愛與傻笨……
他們三個在大學工程部內同一個宿舍,是同樣的可愛,同樣傻乎乎的幽默。但是他們的愛好卻不一樣,一個喜愛工程學,一個喜愛攝影,另一個,則只為得到一筆工資,養家糊口。而蘭徹,就是那個學習成績好,懂得活學活用,相信自我,快樂、陽光的男士。
蘭徹的口頭禪就是“Alliswell!”——“一切都會好的!”。就憑這句話,救過一個婦女,接生過一個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導主任“病毒”對他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最后最后忍無可忍,要求他立刻離開。就在他即將頂著傾盆大雨離開學校時,“病毒”的大女兒忽然就要生了,可他們因為大雨怎樣也到達不了醫院,只好先在學校休息室的乒乓球臺上來個臨時“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學生們喊得一聲比一聲高,可大女兒卻因為筋疲力盡而累昏了。這時蘭徹想起了“助力器”能夠幫忙孕婦用力生產,于是他就用吸……最后,經歷了種種困難后,一個嬰兒出生了……
相信自我,一切都會好的!
是啊,的確就應相信自我!回想五年前,我學游泳時,第一次讓姐姐陪著練習水中憋氣。起初,我怎樣也不敢,總認為水進入鼻子內是一種十分可怕的事情,鬧不好會要了我的命。之后,在姐姐的鼓勵下勇敢地嘗試后,我竟然成功了。當時姐姐告訴我,一個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All is well,一切都會好的。在害怕時,恐懼時,絕望時,大聲喊吧:“相信自我,我沒問題,一切都會好的,都會好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2
第一次觀看《三傻大鬧寶萊塢》,是在入職第一年。
當時的我,經歷了一波三折,剛剛安穩下來。大三時決定跨專業考研,選擇了我最愛的現當代文學。憑借著一腔孤勇,就那么義無反顧地替自己決定了未來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試順利通過,卻又毅然決然地放棄面試,踏上了應聘語文教師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羨慕我,人生似乎沒有走一步彎路。雖然沒有去讀研究生,但備考的大半年時光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的文學素養,為后來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奠定了最初的根基;當需要在研究生復試與教師應聘考試做出選擇時,我又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算得上十分順利地就進入體制,端上了許多人羨慕的“鐵飯碗”。
我們不正如那些翻書瘋狂找答案的學生一樣嗎?面對問題與困難,并沒有認真獨立地去思考,而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背后,是自我的迷失。就像《森林大熊》中的熊一樣,當世界開始對他持有懷疑的態度時,他漸漸從原來的堅信變為自我懷疑,從開始的反抗變為聽人安排,宛如傀儡機器一般迷失自我。堅守自我,就要有獨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見解,將課本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量,投入生活中去巧妙運用。
正所謂四兩撥千斤,化知識為力量,才是真正的學習。
或許正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蘭徹一樣,從一開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來的路在何方。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能夠清醒地覺察自我,明確人生的方向,或許就是我從教十年來始終保持高度工作熱情的秘訣。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3
昨晚看了一部印度電影《寶萊塢銀幕女杰》,讓我對一向以驚人數量著稱,卻難有精品的印度電影有所改觀,便寫了一則短小的影評,發到微信上。女兒看后推薦了另一部印度片《三傻大鬧寶萊塢》。
說實話,前一陣這部片子在影視網站特火,點擊率老高了,但就因為中譯的名字,叫什么三傻大鬧寶萊塢、三個傻子、三個白癡、三個傻蛋、作死不離3兄弟等,以為是無厘頭搞怪類的電影,所以一直沒有想看的欲望。
女兒推薦,一定有她的理由,特意先查看了一下影評,評價還蠻高,所以下載看了。
一部近三個小時的電影,一下子看完還真需要耐性。但這部片子我是一氣看完的。
電影的影評已經很多,我不想畫蛇添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我只想說幾句我看此片后的感覺:
從這部極盡詼諧搞笑的瘋狂喜劇背后,我看到的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正劇。其諷刺意味的強烈程度,通過3個自殺(開始的一個未通過畢業的學生、校長的兒子、萊俱)、貧富差距(一貧如洗的萊俱家庭試圖通過兒子改變家庭命運,豪門蘭徹家庭用假蘭徹竊取文憑繼續賺取利益,形成強烈對比)、拜金主義、填鴨式教育等一系列不應該產生喜劇效果,但卻由編導組織成無窮笑料的黑色幽默,表現得淋漓盡致。暴笑后的淚水不是甜蜜,是一種苦澀、一種血腥!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4
這是一所印度的傳統名校,這里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只有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著沒有未來。而蘭徹卻不愿意隨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著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最后他成為了印度科學界的一位具有400多項專利的天才科學家,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三人幫”中的拉加想成為工程師,法罕卻想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家,在蘭徹的影響下,他們最終都夢想成真。
影片精神:影片最值得嘉獎的是永不放棄和樂觀的精神。影片不僅有喜劇劇情與歌舞,還有使人奮發的勵志情節。該片講述的是蘭徹對夢想敢于追求、敢于奮進的精神。蘭徹有個口頭語叫“一切都好”(Aalizz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處的歌舞充分詮釋了這種樂觀心態的關鍵——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要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我們會離成功更近一些。該片還涉及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包括印度的人才流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會分工的單一和就業選擇的匱乏。
該片成功之處還在于它使大家認識到了什么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明顯,蘭徹的兩位好友就是受到了蘭徹先進的思想影響,才會走上自己的夢想之路,才會走向成功。仔細想想,要是沒有蘭徹,他們倆將會怎樣?這也是在告誡所有交友者:自己要想有好的發展的話,就應該交諍友,與正義的人交朋友。不要與那些思想邪惡、道德敗壞的人交朋友。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很有深度教育意義的影片,它所關注的問題包括教育、制度、理想與夢想等問題,還包括友情、愛情與親情,真不愧是獲得如此多獎項的大片!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5
相信自我,沒有問題!
寒假時光,好好珍惜。這天我與姐姐們一齊觀看了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傾心領略了主人公蘭徹的聰明、機智、善良、自信,也領略了他的伙伴欒丘和拉杜可愛與傻笨……
他們三個在大學工程部內同一個宿舍,是同樣的可愛,同樣傻乎乎的幽默。可是他們的愛好卻不一樣,一個喜愛工程學,一個喜愛攝影,另一個,則只為得到一筆工資,養家糊口。而蘭徹,就是那個學習成績好,懂得活學活用,相信自我,歡樂、陽光的男士。
蘭徹的口頭禪就是“All is well!”——“一切都會好的!”。就憑這句話,救過一個婦女,接生過一個小孩呢!
影片中他的教導主任“病毒”對他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最終最終忍無可忍,要求他立刻離開。就在他即將頂著傾盆大雨離開學校時,“病毒”的大女兒忽然就要生了,可他們因為大雨怎樣也到達不了醫院,只好先在學校休息室的乒乓球臺上來個臨時“接生”。
“加油!加油!用力!用力!”學生們喊得一聲比一聲高,可大女兒卻因為筋疲力盡而累昏了。這時蘭徹想起了“助力器”能夠幫忙孕婦用力生產,于是他就用吸塵器改造了一個……最終,經歷了種。種困難后,一個嬰兒出生了……
相信自我,一切都會好的!
是啊,的確就應相信自我!回想五年前,我學游泳時,第一次讓姐姐陪著練習水中憋氣。起初,我怎樣也不敢,總認為水進入鼻子內是一種十分可怕的事情,鬧不好會要了我的命。之后,在姐姐的鼓勵下勇敢地嘗試后,我竟然成功了。當時姐姐告訴我,一個人要自信才能成功……
All is well,一切都會好的。在害怕時,恐懼時,絕望時,大聲喊吧:“相信自我,我沒問題,一切都會好的,都會好的!”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6
這是我第一次對電影做一個發自內心的觀后感,內心被深深地打動了。看著俗不可耐的電影名字——《三傻大鬧寶萊塢》,原本對它沒有抱很大的期望,只是吸引我是它的影評高達9。9分,從眾和好奇的心理促使我來一窺究竟。
寶萊塢的電影通常是音樂片。幾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要說的印度電影叫<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電影毫不意外的擁有唱歌跳舞的場面。“七分共鳴、三分感動、一分搞笑”的電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來打分了。以嬉鬧的行為抵抗印度的填鴨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幾分此刻我們讀書的無思考的獲得學位,很有啟發性。主人公的口頭禪“一切順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為這句話能夠解決困難,而是因為記住這句話并不斷的告訴自我要有勇氣應對一切。
影片中的哲理與友誼只有自我才能悟出,片子中讓我體會到什么叫喜極而泣,沒有半點壓抑感卻讓人看后懂得去體會和回味人生哲理,不僅僅僅是教育的思考,還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們不是為了成功而競爭嗎?我們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學完后連最基本的動手操作都不會,試問如何學以致用,影片中在搶救莫娜生小寶寶而快速的動手自制所要用的工具。主人公蘭徹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讓我們在樂中思考什么是朋友?最后的結局自我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
劇情開始就是覺得搞笑但是越來越覺得這原先是一部這么與我心靈接近的片子。這篇片子定位是喜劇,好像不太準確,個人覺得定位喜劇有點淡化其中的深刻好處,劇情片更像作為在中國教育體系下成長的我們80后,是會對此片產生強烈共鳴的。特此推薦。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7
影片中查圖爾把學習作為獲得生存空間的方法,那他必然是在一種競爭機制里邊。因為我們人類給自己所建構的生存空間,是以人類的知識作為基礎的,在這種建構的復雜的生存空間里邊,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等等,和對相對固化的事物的追逐,成為了一般人內在生命巨大的障礙,所以他們很少能夠擁有真正的創造性。
而蘭徹最大的不一樣,是他內在的自由度,他非常的能夠駕馭自己的這種內在能量和外部時空之間的關系,所以他經常能夠別出心裁,或者能夠超越現有的一些局限或外部規則的局限。
我們都知道,在籃球場上從來不犯規的球員絕對不是好球員,但是,這個在犯規和失誤之中,他的起心動念變得非常的重要,所以蘭徹,在他對所有的事物的起心動念中,他都是一個相對正向的起心動念,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違反了規矩,最終的結果,也都是有意義的,如果他的起心動念是低層次的,維度很低,那它受到的懲罰也將是嚴峻。
查圖爾之所以想成為一個所謂的戰勝者,是他把自己當成一個競爭者,他就會緊張,會有沖突。如果像蘭徹一樣把自己當成一個創造者,一個不斷體驗更高境界生命狀態的,或者突破現有局限的一個角色的話,那么他根本不是在戰斗,他真正超越的是自己認知局限,超越自己投影出來這個世界設定的這種局限。
而這世界所有設定的局限全部取決于自己內在,就像他隨時可以挑戰自己,他在向女友求愛的這件事情上,他說干就干,當朋友提醒他這一點的時候,他馬上進行自我突破。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8
劇情介紹:蘭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學生,他敢公然頂撞院長,并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用智慧打破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蘭徹的特立獨行引起模范學生“消音器”的不滿,他們約定十年后再一決高下,然而畢業時蘭徹卻選擇了不告而別。十年之后,事業有成的“消音器”歸來,要兌現當年的諾言,他找來法漢和拉朱,一同踏上尋找蘭徹的旅程,一路上,他們回憶起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最終發掘出蘭徹不為人知的秘密。
我的思考:
有的人一心一意要在競爭中獲勝,他們不顧一切踩著別人腦袋往上爬。“消音器”就是這樣的人。有的人迫于生存壓力而不得不加入競爭,他們資質平平,不得不遵守規則,他們的成功與否和家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正如法漢和拉朱。對他們而言只有兩個選擇:要么不顧一切往上爬,要么被競爭所淘汰。
蘭徹說過:“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在不經意間就會追上你的步伐!事業,愛情和友情也會都擁有的。”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專攻自己擅長、喜愛的領域。”蘭徹鼓勵拉朱這么做了,拉朱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成為了一位有名的攝影家。蘭徹也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他不斷地發明有用的小東西,最后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
影片里說“很多時候,我們由于各種原因,不能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說不定就可以改變你今后的人生。”看完了這部片子,我決定要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闖出屬于我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9
影片中,十年后的三傻都做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心想事成,因為他們對生命的內在訴求的不同,最終都實實在在的呈現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包括那個查圖爾,也獲得了自己認為好的生活,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4個人十年后的生活狀態又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查圖爾的學習方式是死記硬背,為取得好的名次也是下足了功夫,十年后的生活也是有豪宅,豪車,漂亮媳婦等,在世俗的眼里他是優秀的,不過這種優秀使得他機械的成為了現實的一個工具,完全沒有他自己的生
查圖爾就是現實中在知識層面架構的人類軀殼的代表。查圖爾們無法自知自己內在真正的訴求,完全按照三維世界的體系來架構著自己的`生命,這樣的生命“活一次”跟“沒有活”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所以說,在三傻和查圖爾之間的本質區別就是:有沒有活出自己真實的生命狀態。
查圖爾的生命狀態,在很多沒有明白生命本質的人眼里邊,是非常認同查圖爾的這種生命狀態的,他們不理解生命本身的自在,才是生命真正追求的目的。
這是在我們的早期教育階段就已經把大腦完全格式化了,而且這種格式化的封閉屬性使得像查圖爾一樣的人們只能填充知識,填充學習中相對固化部分的東西,絲毫談不上創造力,所有的東西好像都已經被界定了。
這也是為何蘭徹可以成為400項發明的科學家,而查圖爾卻要哭著,喊著,求著蘭徹與自己合作的主要原因。
命!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0
看過幾次《三傻大鬧寶萊塢》了,每次總被發生在主角身上的趣事所逗樂,同時也被他們對于自己夢想的執著所打動。法罕是三人幫之一,迫于家里人的壓力而上工程學校,但是他的夢想一直是成為一名攝影師。
在蘭徹的鼓勵下,他終于向自己的父母坦白了他的心聲,他發自肺腑的言說說服了一直期望他成為工程師的父親,從不能接受到坦然支持,法罕其實是幸運的。他的幸運在于他有機會從事自己熱愛的職業,而在步入職場的成年人中,又有多少是選擇了自己所熱愛的職業的呢?金錢、家庭往往是人們選擇職業時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障礙;不能絕對的說考慮薪資和他人的期望是不正確的,但是對于追逐自己的夢想, 是不是應該更純粹一些呢?
劇中的院長,總是教育學生們:生活是場比賽,當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踐踏。這樣的教育方式培養下,像蘭徹那樣有創新思想的人總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長邊由專人刮胡子、邊聽歌劇午睡的一幕,配合著兩個學生的自殺,而他卻無動于衷,這是多么的諷刺。這反映了一種
分數決定一切,創新受到各種思想和體制限制的制度。難道僅僅一張成績單便代表了一切?切勿一葉障目,如此行為不僅造成人才短缺,更是間接成為了此國家并不發達的根源。我們要突破自我,做自己想做的,走自己想走的路。盡力了,努力了自己心知肚明,失敗了也無所謂。看著蘭徹對體制的反抗,對老師的大聲質問,不禁理解了何謂自由。讓那些固步自封,只會說老生常談的話的人閉上嘴巴,以傲視給予回擊。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1
看完《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心靈倍受震撼,這次一次心靈的洗禮,我從中體會到了該如何應對生活,如何對待學習,如何對待朋友。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夢想和目標,但很多人由于家庭等外在因素而不敢去追求自我的夢想,就像在已畫好的圈兒中生活。我們要敢于做自我想做的,擺脫掉恐懼,大膽的去挑戰自我應當做而一向沒有勇氣做的事。只要你大膽的邁出第一步,做一次,就會發現其實并沒有那么難,我們要努力走出屬于自我的道路。
“生活是場賽跑,跑快點,不然你就被別人踩到”這句話在電影中出現很多次。對于我們在校的學生幾乎每個人都理解這句話,為了實現這句話,我們就是努力學習。可是大家為了考試取得好成績,途徑通常是背定義,背題,又有幾個人去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的真正含義。我們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像電影中蘭喬說的為將學到新的東西感到激動。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束縛我們思想的觀念,敢于挑戰,敢于創新。
亞里士多德以往說過,“生命的本質在于追求歡樂。”而一個人快不歡樂完全是由他自我的心態決定的。遇到問題,告訴自我“一切安好”,解決不了問題,也能夠給人解決問題的勇氣。堅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有助于我們在生活中樂觀的應對生活,歡樂將成為人生的主旋律。
“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我們要不為單純的追求成功,只為內心對自由的召喚和對優秀的渴望!拋開虛假的生活方式,放下對生活的恐懼;不論發生什么,只要對自我說:“一切安好”,盡力過好當下的每一個片刻!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2
星期六晚上,我們全家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叫《三傻大鬧寶萊塢》。不要被它那傻傻的名字所迷惑,這部電影還教會我許多道理呢!
這部電影的故事十分吸引人。在印度帝國理工大學有三個特殊的學生分別是蘭徹、阿爾法、蘭喬。蘭徹是一個優秀又樂于助人的學生,愛動腦筋、勇于。阿爾法愛攝影,但家里逼著他學工程學。蘭喬家境平凡,但他壓力很大,總學不好。教授教育理念就是考好成績,只求好成績,不求創新。“臭屁王”是一個優秀的學生,十分,但他只會死記硬背。一天,蘭徹看見教授在罵一個學生,并把他的一個模具扔進了垃圾桶里。這個學生十分生氣,便自殺了。蘭徹看不下去了,就死攪蠻纏這要給教授講教學的道理,教授十分討厭他。臭屁王只會死,雖考試成績好,也鬧出了很多笑話。于是“臭屁王”約定十年后在當初侮辱他的地方見,看看誰更。轉眼十年過去了。阿爾法是一個優秀的攝影師,蘭喬的創新使家境脫離了貧困,蘭徹是一個,有著400多個專利。當“臭屁王”拿出一份失敗證明給蘭徹簽名的時候,才發現是自己不是最成功的。因為如果沒有蘭徹,“臭屁王”也不會這么成功,因為“臭屁王”的一些技術都是蘭徹給的。
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分數好并不一定最后成功,只要創新就成功了。還有我覺得如果學不的專業,周記,再怎么優秀也不會成功。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3
當時的我,經歷了一波三折,剛剛安穩下來。大三時決定跨專業考研,選擇了我最愛的現當代文學。憑借著一腔孤勇,就那么義無反顧地替自己決定了未來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試順利通過,卻又毅然決然地放棄面試,踏上了應聘語文教師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羨慕我,人生似乎沒有走一步彎路。雖然沒有去讀研究生,但備考的大半年時光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的文學素養,為后來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奠定了最初的根基;當需要在研究生復試與教師應聘考試做出選擇時,我又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算得上十分順利地就進入體制,端上了許多人羨慕的“鐵飯碗”。
或許正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蘭徹一樣,從一開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來的路在何方。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能夠清醒地覺察自我,明確人生的方向,或許就是我從教十年來始終保持高度工作熱情的秘訣。
第二次觀看,則是在這個五一假期。從教第十年,更多的是從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這部電影的教育啟示。
帕克.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一書中強調,學校的教育就是要指引學生走在心眼明亮地做人做事的人生大道上。可是,影片中號稱全國第一學府的皇家工程學院,卻是貫徹填鴨式教育,哪怕最優秀的學生,也活得完全失去了自我。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4
星期五那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三傻大鬧寶萊塢”。觀看了這部電影之后,讓我的感觸很深,看完這部電影后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分數真的有那么地重要嘛,就因為畢業后領的那一張寫了墨水的紙、領一本破本子,就讓那么多人承受著他們還撐不起來的壓力嘛?”
也許,一個學生的成就可以襯托出一個學校的教育。但是,你們有沒想過一個成就的學生背后又有多少個學生因壓力過于沉重而倒下,一個家庭的改變和富裕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樣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順利的畢業,拿到那一本破本子或是領一張寫了墨水的紙,自己的家庭就沒辦法過上好日子,只會使他們盲目的去讀書,墮落在壓力之中,體會不到世界的幸福,沒有時間去體會朋友之間的快樂,輕松的去過一天。
學習上的第一并不能代表你什么,如果你不能把它用在實踐中,只是一個死讀書的人,把一切的定義都背了下來又有什么用呢?也許就像蘭砌說的一樣,在學習上,你們都陷入了瘋狂的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有什么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只有壓力。這里是大學,不是高壓鍋。即使馬戲團的獅子也會因為鞭打而學會坐在椅子上。但你們會說這是訓練得好,而不是教育得好”。蘭砌他不會因為學習而過分的去理解或是背,他善于在生活中實踐,探索他需要的知識。
從電影中我認識到。在學習上不要太過分的壓迫自己,篡奪自己的快樂,父母不要給自己的孩子太多的期望與壓力。在生活上我們要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時間,老師也不要給學生太多的壓迫力,這只會使一個個學生在沉重的壓力中倒下。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5
這是一所高壓鍋似的“帝國工程學院”。每年從四萬考生中錄取二百名優秀學生,二百里挑一啊。它的教育理念是:生命就是賽跑,不快跑,就會被踩過去。很多人,剛一出生,就被家長蓋上命運之戳。然后,就按照家長意愿,開啟自己的生命之旅。到了學校,就像機器人一樣,老師怎么說,他們就怎么做。不敢去做新的嘗試,他們無法承受失敗。新的嘗試,在真實世界,是行不通的。他們堅信:讀大學,就是為了證書。沒有證書,就沒有金飯碗、沒有嬌妻、沒有信用卡、沒有地位。為了能在每學期42次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順利畢業,他們寧愿放棄自我,戴上桎梏,哪怕失去靈性。
影片中,某生因為沉迷于飛機研究而耽擱學業,被校長在無引導的情況下嘲笑、通告家長甚至處罰,最終精神崩潰乃至上吊自殺。
更為可悲的是,校長的兒子就在這種重成績的教育環境下,因成績不理想而郁郁自殺。
誰是兩條鮮活生命的兇手?僅僅是片中的校長?
當然,如果以此來一味斥責考試的罪惡,一味貶低校規對人性的壓制,那是偏頗的,甚至是愚昧的。
誰也不能否認:考試,是學生發展的一種動力;規矩,是學校穩定的基石。但考試不能單一,成績不能至上,學生興趣不能被扼殺;規矩不能教條不化,規矩不能壓制人性,規矩不能阻礙發展。
由此看來,如何理順學生學業考試、興趣培養、能力提升,順從人性,又遵從規矩,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課題。
無論怎樣,我們慶幸的是,我們教育人正在反省的路上,這便是教育的大進步!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相關文章: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07-20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12-11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07-02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06-08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后感06-16
勵志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08-30
《三傻大鬧寶萊塢》勵志電影09-25
觀《三傻大鬧寶萊塢》有感06-08
三傻大鬧寶萊塢經典臺詞03-25
勵志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