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變廢為寶實踐心得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變廢為寶實踐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變廢為寶實踐心得1
《變廢為寶》這是一個飽含環保意識的主題活動,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為了讓學生深入地了解環保意識,組織了清掃濠涌村街道的課外活動,學生們準備好一切工具,進行垃圾分類收集,把不可回收的放進垃圾桶,可回收的收集起來,準備課堂作品創作。課堂開始,向學生展示了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到了廢物制作的工藝品的美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了解課前收集的廢棄品的形狀特征,然后讓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去制作,并兩兩合作設計。
在準備材料的環節,有部分同學準備的材料不夠豐富,雖然他們的動手能力很強,但也苦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還好在制作過程中因為我采取小組的合作,集合幾個人的智慧和材料,成功地創造出了更為優秀的作品,又使這原先的“劣勢”轉化為有利的“優勢”。再次,這節課部分學生未帶老師規定的材料,老師著急,可是學生提議用自己身邊的材料制作,這又何嘗不可呢?這正體現了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靈活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適宜創造活動的環境,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一改以往美術課程單純地把學生看成是受教育者,上課只是按老師的做,學生屬于被動的.學習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滿足感。
使學生懂得其實美術課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它可以毫無束縛地從自己的身邊選取任何煤材進行美術創作。這樣美術課程賦予學生一個美好、快樂、完整的藝術印象,通過這樣的美術課程培養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出現了很多的小制作家,他們的制作精美,設計獨具匠心,他們看到了自己的杰作,我也欣賞到了同學們精美的作品。在進行活動小結的時候,同學們的感受非常深刻,他們用自己的文字記錄了這個活動中的美麗與永恒。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我深受啟發,我想,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善于發現問題并善于總結,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就會產生質的飛躍。
變廢為寶實踐心得2
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作為一個大學生,如果不了解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您知道這些垃圾它們到哪里去了嗎?它們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場,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費用是高昂的,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元至300元人民幣。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項消費增加了。據統計,1979年全國城市垃圾的清運量是2500多萬噸,1996年城市垃圾的清運費是1.16元/噸,是1979年的4倍。目前,被西方國家廣泛應用的另一種垃圾處理方法就是焚燒。經過高溫焚化后的垃圾雖然不會占用大量的土地,但它不僅投資驚人,并且會增加二次污染的風險。二惡英這令人談惡色變的劇毒致癌物質,就是垃圾焚燒后產生的主要氣體成分之一。此外,無論填埋還是焚燒,都是對資源無謂的浪費,我們不斷地把有限的地球資源變成垃圾,又把他們埋掉或燒掉,我們將來的子孫在哪里生存?難道我們對待垃圾就束手無策了嗎?其實,辦法是有的,這就是垃圾回收分類。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并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因此,“廢品回收,變廢為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這場人與垃圾的戰役中,人們把垃圾從敵人變成了朋友。有人曾經把垃圾比喻成放錯地方的資源。讓我們到再生資源分揀站看一看,垃圾一旦回到應有的位置,會有什么樣的用處?每天被我們丟棄的可樂瓶和被稱為白色垃圾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屬于高分子聚合有機物,如果埋在地下的話,就是100年200年也爛不掉,它還會使土壤板結,降低土壤的肥力,甚至使土壤失去耕種的能力。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扔掉各種各樣的廢塑料。廢塑料處理后還可制成紐扣、筆筒等用品。廢塑料也是煉油的好原料。有人曾經形象地將它們比作二次油田。1噸廢塑料至少能回煉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在回收站,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廢紙被送到這里,包括這些不起眼的小紙片我們知道,好的紙張是用木材造成的,一噸廢紙可再造700公斤好紙,可少砍17棵大樹,還能減少生產紙漿過程中的水污染。
通過本次開展的“廢品回收,變廢為寶”環保實踐活動,我們收獲了很多,讓大家都認識到“愛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個環保責任,環保從人人做起,再上升到一個家庭,一個集體,再到一個國家,直至全球。如果我們人人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將擁有一個美麗的家園。這次活動的主體是學校的在校大學生,大學生是年輕的代表,是祖國的接班人,無時無刻傳遞著正能量。活動中,我們主要在校園內回收廢品,比如紙張、廢舊書本、塑料瓶、舊衣物等。我們通過去宿舍內收集、在校園內擺點以及動手撿等方式收集。回收來的舊衣物我們洗凈后,和舊書本一起打包寄送到邊遠貧困地區給有需要的孩子。紙張、塑料瓶和廢書本則送到回收站賣掉,得來的錢也寄到邊遠貧困山區。
我為這次的活動做了一些準備,除了帶了很多裝垃圾的中型舊塑料袋外,還帶了兩個大的塑料編織袋,一大早我們當中的一部分同學就開始在學校設點回收廢舊書本、塑料瓶、舊衣物等,一部分同學則去到宿舍收集,剩下的一部分同學則在校園內拿著塑料袋撿垃圾。基于義務環保的理念,回收舊書本、塑料瓶等都是無償的。校園中的垃圾并不是很多,因為每天都有清潔阿姨打掃,并且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很好,亂扔垃圾的現象少,大家都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大家在校園里走了一圈也只是撿到幾個中型塑料袋的垃圾。當然我們活動的任務中還包括對垃圾桶內的垃圾進行分類,如果可以回收的,就分揀出來,不能回收的則收集到統一的地點進行處理。負責設點回收的同學不僅負責回收,還包括環保宣傳,制作小標語,向走過的同學宣傳我們的環保理念,經過的同學大多都會停下腳步聽,很多也都回到宿舍拿出自己的廢舊書本、塑料瓶、舊衣物等來到我們的攤點,達到了令人非常滿意的效果。負責到宿舍收集的同學,一早就帶著塑料編織袋到各個宿舍去收集廢紙、廢舊書本和舊衣物,在收集的過程向各個宿舍的同學講解我們活動的目的、意義以及收集后的用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過本次校園環保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煉了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保護環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環保使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人呢?只有從觀念上解決這個問題才是我們的根本出路,否則環保將只是拿出來裝點門面的話題。其實環保和學習是有很多相似點的,一時興起而為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從點滴做起并堅持不懈,才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如果我們把環保的理念深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不隨手扔垃圾,不浪費水資源,對廢舊物品進行分類回收,或者自己進行二次利用,變廢為寶。當我們的每一件愛護環保小事變成了我們的生活習慣,我們就為環保事業貢獻出了我們的一份力量,也無時無刻都在傳遞著正能量。環保,讓我們從身邊做起。
【變廢為寶實踐心得】相關文章: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變廢為寶》說課稿12-07
變廢為寶活動的總結12-14
變廢為寶活動總結09-29
變廢為寶主題班會11-30
變廢為寶活動總結12-14
變廢為寶倡議書01-13
變廢為寶倡議書08-17
變廢為寶創業項目11-04
變廢為寶的創業項目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