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證監會深夜叫停熔斷機制
A股歷史總是在不斷地刷新!1月4日,熔斷制度實施第一天,A股就被兩次熔斷,昨天再次上演熔斷“公測”,兩市交易約14分鐘直接觸發二次熔斷,最終停牌至收盤,創歷史最快收盤紀錄。這已經是A股開年以來的第二次提前收盤。在股民們被熔斷,并且糾結如何應對的同時,市場人士則認為,目前市場已是非常態,投資者宜關注后續政策面動向,或有對于熔斷機制調整的預期,以及相關措施配套。交易操作上則要穩定心態,不要急于斬倉或者抄底,等待大盤企穩。
全天交易15分鐘創新紀錄
1月7日,注定是被載入A股歷史的日子。早盤兩市大幅低開,開盤僅12分鐘,滬深300指數暴跌5.38%,觸發熔斷機制,兩市暫停交易15分鐘。9時57分起開始恢復交易后,股指直線下探,滬深 300指數達到7%的閾值,二次觸發熔斷,A股提前收市。全天交易僅15分鐘,創造新的紀錄。
昨天9時33分開始,A股幾乎呈直線下跌,中途并未震蕩。觸發5%熔斷閾值并恢復交易后,跌速進一步加快。按上海、深圳交易所上午公告,實際交易時間僅15分鐘。即便是2015年市場調整之際,其單日下跌速度同樣難以與昨日相比。市場快速下跌的同時,則再一次出現了千股跌停,其中跌幅超過9.9%的個股達到了1784只;跌幅超過9%的個股達到2198只。進入2016年的A股已經是4天內熔斷4次,其中兩次觸發5%熔斷閾值,兩次觸發7%熔斷閾值,并且兩次因熔斷提前收市。
4天之內,上證指數下跌414點,相比2015年12月31日收盤點位下跌了13.8%;深證成指下跌了1904點,相比2015年12月31日收盤點位下跌了15.9%;創業板指數下跌了457點,相比2015年12月31日收盤點位下跌了16.1%。
155分鐘A股蒸發6萬億
“猴年未到,股市就頻頻創紀錄,猴性十足,今年的股不好炒啊!”面對A股的離奇走勢,許多股民表示難以接受。
有統計數據顯示,開年4天以來A股實際上只交易了155分鐘,但是卻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力。不但A股總計損失了至少6.66萬億元的市值,而且投資者損失慘重。
中登公司公布的最新投資者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A股持倉投資者數量為5026.28萬人,平均下來,這155分鐘每個投資者虧損的數額為10.53萬元。而有機構統計,去年全年股民平均盈利也不過2萬元。
不過,令投資者感到些許安慰的是,昨天午后證監會發布大股東減持新股,對于持股超過5%的大股東,要求三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需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減持計劃,并不能超過總股本1%。
有人認為股市下跌無關熔斷
記者發現,對于A股的新生事物熔斷機制,大部分投資者也未能真正明白并且接受。關于熔斷機制的存廢之爭也激烈展開,有人認為股市下跌有深層原因,與熔斷機制無關;有人認為熔斷機制放大了恐慌情緒,加劇了市場波動。
有網絡調查顯示,92%以上的人認為股市熔斷機制加劇了股市暴跌,將近90%的人支持取消或改動熔斷機制。
股民陳小姐告訴記者,身邊許多股民原本對熔斷機制沒有太多關注,認為是保護市場的一種應急措施,不會輕易被使用。“沒想到一開年就接二連三的熔斷,這幾天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腦子里想到的,都是熔斷,真是惡補了”。而更多的投資者則對熔斷機制感到失望:“不是一種保護機制么?為何跌得更慘烈了?”
有資深老股民則頗為鎮定。股民黃先生告訴記者,他目前的倉位只有一至兩成。“我倉位輕,所以打算熔斷一次就加一成倉位。然后逢高減掉。”黃先生表示,他并不認為大跌之后市場能馬上出現反轉,目前市場沒有這個實力,弱反彈之后依舊是下跌的情況,所以一定要保持輕倉。
或有四個原因
導致市場暴跌的原因或有四個,一是人民幣繼續下調,1月7日,人民幣中間價公布后,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快速下跌逾600點,一度跌至6.7608,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5646,前一日報6.5314,大幅下調332個基點,為連續第八日下調,創2011年3月18日以來新低。
二是前夜歐美股市全線大跌,也直接加重了早盤的擔憂情緒。三是注冊制具體實施方案將于本月落定,市場有一定程度恐慌。四是1月8日5%以上股東減持大潮迫在眉睫,交易時段投資者對于限售股解禁的問題還在等待靴子落地,信息面的擔憂還有待化解。
關于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的通知
上證發〔2016〕4號
各市場參與人:
為維護市場平穩運行,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自2016年1月8日起暫停實施《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第四章第五節規定的“指數熔斷”機制。
特此通知。
上海證券交易所
二○一六年一月七日
證監會發布
熔斷機制
未達預期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答記者問)
問:三家交易所發布通知自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對此證監會如何評論?
答: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避免或減少大幅波動情況下的匆忙決策,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抑制程序化交易的助漲助跌效應;為應對技術或操作風險提供應急處置時間。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熔斷機制又有一定 “磁吸效應”,即在接近熔斷閾值時部分投資者提前交易,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權衡利弊,目前負面影響大于正面效應。因此,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暫停熔斷機制。
引入熔斷機制是在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發生以后,應各有關方面的呼吁開始啟動的,有關方案經過了審慎的論證并向社會公開征求了意見。熔斷機制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在我國沒有經驗,市場適應也要有一個過程,需要逐步探索、積累經驗、動態調整。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組織有關方面研究改進方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不斷完善相關機制。
【證監會深夜叫停熔斷機制】相關文章:
證監會暫停A股熔斷機制分析07-21
什么是熔斷機制?a股熔斷機制生效02-12
“熔斷機制”是成熟市場的必備機制02-12
a股熔斷機制條件及步驟11-20
2016減持新規疏導拋壓熔斷機制“熔斷”07-21
不完全是熔斷機制的錯07-21
2016熔斷機制暫停市場企穩反彈07-21
證監會筆試08-08
證監會就年報準則進行修訂01-11